他们既不愿完全将英军在缅甸的指挥权交予中美方面,但也深知,在当前形势下,若不做出一些姿态,恐怕连美国方面的援助都会受到影响。
最终,他们打算请示伦敦方面做出决定,如何在保持大英帝国在缅甸的“利益”与“尊严”的同时,又能“顾全”盟军合作的大局。
一场围绕着指挥权和战略主导权的新的博弈,在盟军高层之间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
就在史迪威与英军方面进行着“艰难”交涉之际。
楚云飞则已将注意力转向了更为长远的战略布局。
他深知,要彻底击败日军,仅仅依靠现有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将那些正在编练中的新锐部队打造成真正的劲旅。
于是。
在联合指挥部将追歼日军至毛淡棉一线的具体作战任务下达给杜聿明、黄百韬等人后。
楚云飞便在赵鹏程、等少数核心参谋的陪同下,秘密动身前往缅北地区,查探新编第十二军的征募和整训工作。
新编第十二军,这支由吴子强担任军长,计划优先换装美械的部队。
是楚云飞未来战略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颗棋子。
他不仅希望这支部队能成为远征军的战略预备队和反攻的尖刀。
更希望将其打造成一支能够适应东南亚雨林的复杂环境。
并能独立遂行清剿、绥靖、乃至建立巩固后方根据地任务的多功能劲旅。
谁都知道,树上响起日语的时候,作战会有多么的艰难。
这帮完全不在乎自己生命的对手,实际上破难对付。
尤其是可视条件极差,基础设施极差的东南亚地区。
这不,楚云飞一行人乘坐着美式吉普车,在泥泞颠簸的山路上艰难跋涉。
缅北的道路,比缅南更加崎岖难行。
沿途所见,多是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缅甸民众,以及正在艰难开垦荒地、修筑道路的中国民众。
“钧座,没想到咱们的公路都扩展到这个位置了.这里距离曼德勒也就一百五十公里吧?”
楚云飞缓缓点了点头,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在缅北建立稳固后方。
实现军民自给自足的决心。
当楚云飞抵达设在密支那附近的新编第十二军临时军部时。
吴子强早已率领着军部的几位主要军官在雨中等候。
“钧座!”
看到楚云飞从吉普车上下来,吴子强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眼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
楚云飞拍了拍吴子强的肩膀,笑道:“子强,辛苦了。”
部队的情况如何?美械装备的接收和换装工作,进行得还顺利吗?”
吴子强引着楚云飞走进简陋的军部帐篷,一边汇报情况:“报告钧座!第一批美械装备(主要是M1加兰德步枪、汤姆逊冲锋枪和60毫米迫击炮)已经运抵,卑职已按照您的指示,优先装备了一个步兵团,目前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
楚云飞问道:“只是什么?”
吴子强面露难色:“合格的基层军官和技术兵种实在是太缺乏了。
很多士兵以前连枪都没摸过几次,更别说操作这些精密的美国武器了。
而且,缅北的气候潮湿,武器的保养也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