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易拉罐及与内地的第一次合作

“嗯,行。”杨文东也没在意,又道:“可口可乐既然准备上易拉罐生产线了,那说明从经济层面还是划算的。”

“也不能这么说。”周浩然回道:“其实太古高层对于这件事也是犹豫了很久,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香港不产铁;

易拉罐在欧美或许划算,因为他们当地就有钢铁工业,铁的价格不贵,但是香港这边,铁都是需要进口的,这就很难办了。”

“嗯,一个易拉罐需要多少铁,知道吗?”杨文东又问道。

前世的易拉罐是铝做的,很薄很轻,可那是几十年饮料包装技术发展的结果;现在易拉罐刚刚出现,肯定做不到这么好。

周浩然道:“这个我知道,一个空罐子是60克,我也早拿到过美国可口可乐送过来的样品,曾经称过重量。”

“60克一个?”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一亿瓶饮料,就是6000吨,倒也不算很多。”

周浩然解释道:“杨生,这空罐子是60克,但原材料肯定是不只的,中间会有损耗,估计需求会翻倍的。

而且如果您做大了,那一亿瓶也算不了什么,太古集团现在一年的饮料销量可是有着十几亿的。”

一亿,对于饮料行业算不了什么,太古集团与可口可乐是战略合作伙伴,半个东南亚的可乐饮料,都是太古代工的。

“倒也是。”杨文东想了想,又问:“那太古现在既然准备做易拉罐饮料了,肯定也要进口大量马口铁,既然他能做,那我就也能做。”

周浩然点点头说道:“是的,不过屈臣氏做易拉罐饮料,有着一定的劣势,特别是对比玻璃瓶。”

“什么意思?”杨文东问道。

周浩然道:“虽然我这边没有数据,但太古集团内部不少人已经知晓,易拉罐的远程运输是划算的,所以太古就算要做易拉罐,也是为了考虑海外市场。

而本土乃至附近较近的地方,还是会以玻璃瓶为主。”

杨文东也顿时明白了过来,道:“你的意思,易拉罐成本比玻璃瓶高,但远距离运输却更划算?”

“是的,玻璃瓶易碎,远距离运输需要做的防护太多。”周浩然道:“而且香港本土有玻璃制造业,还可以回收玻璃瓶,易拉罐就算也能回收,可又没办法熔了继续用,香港没有什么高等炼钢厂。”

“有也是有的,就是只能回收废钢。”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早期香港有拆船业务,本土也就诞生了一些炼钢厂,专门重新熔了船上钢铁,然后再卖给造船厂。

但拆船是超级重污染行业,连喜欢搞“自由市场”的港府,都看不下去了,逐步的限制拆船业务,香港曾经的钢铁厂自然也逐步没落了。

不过也还有几家厉害的,可这些都是不会做超薄钢板的。

周浩然又道:“杨生,我觉得这件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我知道。”杨文东点点头,又道:“事情需要都查清楚,包括设备价格、钢铁进口价格及渠道,运营成本等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