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一片沉静。
直到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
“臣翰林院编修薛淮,有本请奏!”
那位神游天外的奇人瞬间睁开双眼,好奇地看向薛淮,站在他右边的虔诚官员则稍稍右移,似乎想离声音的源头远一些。
陈泉眉头皱起,不解地看向薛淮。
左前方的刘怀德回首望来,目光中浮现担忧之色。
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七品编修,肯定不会引来朝臣们太多的注意力,但是当这个人是薛淮,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探花郎,是这两年在朝中横冲直撞的愣头青,是近几日风波主角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脉,便足以吸引不少人的兴趣。
殿内的气氛悄然发生变化。
端坐龙椅的中年帝王微微眯眼,那位大太监登时心领神会,上前一步高声道:“准奏!”
薛淮神色肃然,按照规制先迈左脚,笏板竖执,稳步前行。
在距离御阶大约七步时停下。
站在这个位置,等于置身在大燕王朝权力核心之中。
他前方是御宇十八载的大燕至尊,左边是以首辅宁珩之为首的文臣,右边则是以魏国公谢璟为首的武勋。
薛淮目不斜视,望着身前三尺之地。
“既有本奏,缘何不言?”
上方传来一个沉凝的声音。
与此同时,站在前列的衣紫重臣们大多看向薛淮。
工部尚书薛明纶面色如常,心里却隐隐有些期待。
这几天薛淮没有去找沈望,薛明纶自然有些失望,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沈望出手,光凭薛淮一个人不太可能掀起波浪,谁知这位远房侄儿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居然敢在大朝会上直接跳出来。
至于薛淮请奏何事,薛明纶轻易便能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