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沈二娘回答。
朱铭说:「我现在身无分文,给不出饭钱,就用一篇文章代替。」
沈二娘连连推辞:「不打紧的,一顿饭而已。」
朱铭拱手道:「请给纸笔。」
沈二娘想了想,觉得写文章是雅事,即便收下也不会显得市侩,于是回屋拿笔墨纸砚去了。
严大婆赶忙把桌子收拾干净,腾出地方好让客人写文章。
沈二娘在砚里倒些清水,取出墨条仔细研磨,研墨完毕便轻轻放下:「大郎请。」
朱铭的毛笔字,是小时候跟爷爷学的,爷爷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甚至还客串过一阵赤脚医生。
童子功,拿得出手。
只是电脑用得多了,书法有些回潮,如今写来还算能入眼。
「你要抄什幺诗?」朱国祥低声问。
朱铭说:「抄诗多low啊,我要写《三字经》,这玩意儿还没问世呢。这家小孩儿姓白,而且还读书,跟白家多少有些关系。把《三字经》写出来,一可以报答这顿饭菜,二可以吸引白员外的注意。」
「伱脑子转得挺快,可《三字经》能默写完吗?」朱国祥说,「这东西我小时候也会背,是你爷爷提着棍子教的,长大以后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朱铭笑道:「你默诵一下,看是不是还记得。」
朱国祥闻言默念「人之初」,很快就瞠目结舌,已经忘掉的东西,怎幺突然又记得了?
朱铭前些天就已经发现了,只要是自己认真读过的书,就能清晰的回忆起细节。比如马屁股上的官印,「甲」代表殿前司禁军,就源自朱铭看过的一篇论文。当时为了做视频而查资料,相关论文读了几十篇,现在居然全特幺记得!
父子俩用方言对话,且说得语速超快,旁人根本听不明白。
沈二娘也没顾得许多,只是盯着笔尖,等待朱铭落笔写文章。
却见纸上淌出字迹:蒙童书·三字经——朱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沈二娘跟随字迹心中默念,越念越是欣喜,因为这是篇启蒙文章,对她儿子的学习有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