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让老百姓知道,他们的日常生活存在大道,并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则天下百姓都是君子,圣人大道就彰显了,盛德大业也就成功了。
朱铭继续说:「显诸仁,藏诸用。可缘用求仁,亦可以仁化用!」
陈渊赞叹道:「善哉,令尊真乃大儒也!」
朱铭又在夹带私货,他想搞出「实学」一派来。
道理藏起来是日用,百姓明白了就能做仁人君子。那幺多君子拿来干啥呢?当然是化仁为用,即君子用自己掌握的道理,转化成老百姓的日用。
化仁为用,可以是道德层面的,教导老百姓懂礼守法、尊老爱幼。也可以是发明创造、兴修水利,有了《周易》做背书,今后的杂学也是大道,并非什幺旁门小道。
「百姓日用即为道」,这是认识论。
「缘用求仁」,这是方法论。
「化仁为用」,这是实践论。
朱铭继续说道:「家父推崇农学,农学不是最大的百姓日用吗?家父常说,耕种亦含天地大道。譬如花朵,分雌花与雄花,此非阴阳之道耳?雌花雄花交媾,结出粮食果实,此亦阴阳合和之道。从耕种而得知此理,这便是『缘用求仁』。如何『化仁为用』呢?那便是人工授粉,在天气不好、蜂蝶不多的时候,以人媒促成雌雄花朵交媾。如此,粮食就能增收,仁便化为了用。」
陈渊惊讶道:「花朵也分雌雄?」
朱铭学着老爸的样子,弯腰捡起小石子,在地上画图进行讲解。
陈渊赞叹道:「《周易》诚不我欺也,果真是『显诸仁,藏诸用』。这耕种之道暗含阴阳,藏起来便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我辈当缘用求仁,从这些日用之中理解道理。晓得了农学阴阳之道,再『化仁为用』,让百姓种出更多粮食!」
朱铭又说:「先生推崇造船,这造船亦有大道。」
「有何大道?」陈渊问道。
朱铭反问:「先生可知,船为何能浮于水面?」
陈渊说道:「重者在下,轻者在上。木轻于水,便可浮于水面。」
「非也,」朱铭摇头说,「取一巨石,凿之为舟。只要这石舟足够大,也能浮于水面。」
陈渊笑道:「此戏言尔,石舟沉重,怎能浮水?」
「石舟不好凿,以铜舟代之可乎?」朱铭问道。
陈渊说:「可以,铜比石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