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0114【再无这般好男儿】(求订阅)
郑岚与那少女说了一阵,这才介绍道:「此乃俺家幼娘。幼娘,这两位是西乡来的朱相公、朱大郎父子。」
幼娘当然不是大名,大名和闺名,一般不对外人说。
富贵家庭的女子,出生百日就有大名。
还有特别讲究的,及笄或订婚之时要取字,从此以「姓+字」来示人,自己的大名则秘而不宣。
此女名叫郑元仪,正是打算许给李含章做续弦那位。
但李含章看不起商人家庭,长辈已经在给他联系士女了。
朱国祥扯什幺李丽珍,只能说带着点影子。
这位少女还未长开,脸蛋有些婴儿肥,身材并不高挑,胜在五官秀丽,而且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
她双手相扣摆在腹部,拇指交迭微翘,低头屈膝道:「相公万福,郎君万福。」
这是宋代的万福礼,跟唐代、明代的姿势不同。
客观来讲,明代的万福礼最好看,也最显得落落大方。唐代的万福礼最简单随意。而宋代的万福礼,繁杂的同时还透出小家子气。
「女郎有礼了。」父子俩起身还礼。
行礼之后,郑元仪偎着祖父,眼神落在朱铭身上:「俺从闵家姐姐那里,见过郎君的诗词。又在哥哥那里,听了郎君讲的《西游记》。郎君来洋州,是在准备今秋的解试吗?」
「或可一考。」朱铭模棱两可道。
如果秋天他正好在洋州,说不定真要去考试,体验一番古代考场的气氛。
以朱铭的学问,就算没怎幺练过经义文,也是有很大机率中举的。
因为宋代的举人含金量很低,只在州府考试,而明代的举人属于全省考试(一个市考,一个省考)。
单从考试地点来看,宋代举人,更像是明代秀才,但又有赴京赶考的资格。
郑元仪面对陌生男子,也显得颇为大胆,又问:「郎君有诗词新作吗?」
「没有。」朱铭回答。
「冒昧了。」郑元仪不再说话,只静静坐在祖父身边。
她似乎对朱铭极为好奇,眼珠子转向祖父,却又总是转过来,不时的偷瞧朱铭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