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小说全部读完,汪齐之若有所悟。
于是重新翻阅,把里面的诗词全部誊抄下来,对照小说情节领悟那些道诗。
有些道诗,一解便透。
有些道诗,却又似佛家偈语,他怎幺理解都搞不明白。
越想越觉得头疼,趁着休假一天,汪齐之带着誊抄的道诗出门溜达。
看着满街的繁华景象,汪齐之脑子清醒许多,于是又想起那些道诗,忍不住掏出来边走边读。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汪齐之嘀咕道:「这明明是一首佛偈啊,半点不似道诗。」
汪齐之一路走累了,坐在家桶盆店门口,再次认认真真反复读诗。
这家桶盆店,前店后坊,只雇了一个箍桶匠。
甚至除了老板,连个伙计都没有,箍桶匠还得自己把桶搬出来。
把新箍的木桶摆放好,箍桶匠听汪齐之反复念诗,忍不住说:「这讲的是道家内丹术,你这外丹道士自然不懂。」
汪齐之好奇扭头:「你一个桶匠怎知道?」
箍桶匠懒得解释,继续到后院箍桶去了。
汪齐之连忙追赶,抓住箍桶匠的袖子:「你怎知道是内丹术?」
箍桶匠依旧不理。
汪齐之继续追进内院,一直纠缠到傍晚。
箍桶匠的耐心极好,认认真真干活,完全不把这种打扰放在心上。
此后数日,汪齐之每天下班都来。
渐渐的,箍桶匠开始跟他聊天,甚至给他讲解那些道诗。
终于有一天,汪齐之问:「阁下怎对这些道诗理解如此透彻?」
箍桶匠忍不住说:「那些诗,出自俺师祖紫阳真人之手,不知怎就被人编到故事里!我听你讲那《西游记》,就是一本内丹修行书。」
汪齐之恭敬作揖,问道:「敢问阁下道名?」
箍桶匠说:「我叫薛道光,隐居东京闹市,只为和光同尘修炼道心。你不准透露出去,否则我就只能离开这里。」
整部《西游记》,引用了张伯端六首道诗。
而这位薛道光,正是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徒孙,也是道家南宗的开派祖师之一。
汪齐之不敢怠慢,回去禀报黄裳。
第二天,黄裳亲自来拜访,却不见薛道光的影子,这位道士已经连夜跑了。
薛道光虽然没有找到,负责整理道经的道士们,却是开始争相传阅《西游记》。
嗯,一群官方道士,看唐僧取经看得津津有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