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州几百考生选八人,录取率还不到2%。
兴元府的漕试录取率,却高达30%,李含章轻轻松松考上举人。
射礼之后,转运使也举杯敬酒。
众人喝下几杯,提学使陆荣突然笑道:「今日为国取士,吾有一物助兴,且拿上来!」
十多个杂役,捧着食盘出现,大老远就传来一股香味。
食盘上垒放着煮玉米,为了方便食用,还在玉米芯插了筷子。
等每人面前都摆好两个玉米,陆荣颇为自得道:「此海外仙粮也,晶莹如玉,唤作玉米。如今尚且鲜嫩,或煮或烤,皆美味异常。等再过些时日,完全成熟之后,也可磨成玉米粉食用。请诸位长官、同僚、举子、乡贤品尝!」
转运使早就知道陆荣在种新作物,此刻闻到香味,已然食指大动,抓起穿入玉米芯的筷子问:「直接啃吗?未免有碍观瞻。」
陆荣说道:「也可剥粒食之。」
转运使于是不顾微烫,剥下十多粒玉米放进嘴里。
虽然不是「甜玉米」,但依旧甘甜可口,口感糯糯的,可谓唇舌留香。
「此真仙粮也!」转运使大赞。
剥着实在太费劲,转运使吃了一会儿,干脆直接上嘴开始啃。这感觉又不一样,比刚才爽多了。
在座之人,纷纷品尝,都被煮玉米的味道折服。
一个乡贤问道:「敢问学官,此物亩产几何?」
陆荣说:「据西乡县朱先生所言,若净种在肥田之中,玉米亩产该有四石以上。但最好是间种豆子、红薯,亩产至少也有两三石。而且此物不择地,贫瘠山地也能种,亩产一两石左右。」
转运副使惊叹:「如此高产之物,当推行于天下!」
另一个乡贤问:「老朽冒昧,能否求得一些种子?」
陆荣笑道:「既是仙物,有才德者可先种。今日鹿鸣宴,吾也不送金银,只送每位举人三斤玉米、十斤红薯。在座的乡贤,每家可购得十斤玉米、二十斤红薯。另有西乡朱先生所作农书,写明了玉米红薯种植之法,诸位可誊抄回家。」
「提学仁义!」乡贤举人们喜出望外。
陆荣又说:「红薯收获之际,已经入冬了,距离现在还早得很。各位可以先来誊抄农书。」
众人品尝到煮嫩玉米的美味,还以为这是啥好东西,猜想磨成玉米粉也很好吃。
估计两三年之后,等新鲜劲过了,有钱人就只吃嫩玉米,不会再去吃玉米粉做成的食物。太过粗糙,口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