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0131【古代也有硬笔】

第136章 0131【古代也有硬笔】

太阳毒辣,陈渊和薛道光没去外边,全都待在屋里研究数学。

朱铭捡起桌上一只竹笔,笔尾是封闭的竹节,笔尖为双瓣合尖构造。除了没有橡胶吸管,这支竹笔的结构功能,与现代钢笔一模一样。

「朱院长,你弄出来的?」朱铭觉得很有用,自己也想搞一支。

「老陈和老薛自己做的,」朱国祥又拣出两支硬笔,说道,「这是苇管笔,跟竹管笔的构造一样。这是木笔,无法储存墨水,需要一边蘸墨一边写。他们的硬笔书法都不错,肯定早就练习过。」

朱铭感觉自己被刷新三观:「也就是说,至少在宋代,就已经有钢笔雏形了?」

何止是宋代,这玩意儿至少能追溯到唐代,甚至汉代都有可能出现了。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就鉴别出2万多页的硬笔书法写本。各大遗址的硬笔,也不止出土一支两支,分为竹管笔、苇管笔、木笔、骨笔等多种类型。

朱国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和物理时,嫌毛笔画图太麻烦,就自制了一堆硬笔。后来干脆不用毛笔了,就连写文章都用硬笔。其中苇管笔数量最多,制作方便,消耗也快,老陈已经写秃了十多支。」

「这两人现在学到哪里了?」朱铭问道。

朱国祥说:「我不晓得21世纪的教材怎幺编的,按我那个时候的教材,陈渊已经把初中数学、物理学完,薛道光可能是初中一二年级的水平。当然,电学这些没教。」

「牛逼!」朱铭赞道。

朱国祥问:「什幺时候走?」

朱铭道:「九月底,去洋州跟他们汇合,我估计九月二十号就要下山。」

「那快点训练村兵吧。」朱国祥说。

朱铭道:「已经安排了,明天就开始练。」

朱铭拿着那支竹筒笔做模板,抄起小刀去屋子后面,那里堆放着用剩下的制笔材料。

选了一根香烟粗细的竹管,然后慢慢削笔尖,还把笔尖破为两瓣,经典的钢笔笔尖结构。再慢慢磨笔尖,磨得光滑了便搞定。

「这个笔怎幺加墨?」朱铭跑去问陈渊。

陈渊说:「有小勺。」

朱铭用小勺舀墨水,一点一点倒入笔管,挺费劲的,还不时要抖几下,没有橡胶吸管方便。

装完墨水,还塞了笔舌。

朱铭问道:「陈先生经常用竹笔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