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0166【得道高士朱院长】

再说方懋把朱相公惹得怒极,朱相公一声怒喝,便把方懋吓得跪地求饶。他们也被喝得清醒过来,觉得以前做错了事,于是联手把方懋给捆了。

傍晚,贾中孚和曹述得到这些信息,惊讶得面面相觑。

贾中孚骇然道:「朱相公必是得道高人,恐怕真个会道法。否则怎一声怒喝,便让那阉人下跪?还能把皇差给喝醒,让他们去捆缚上官?」

曹述点头说:「定然如此,官家知晓朱相公道法玄妙,这才派人前去征辟的。方懋那厮不晓事,竟敢得罪高士,活该他倒大霉!」

当晚,他们帮忙联系船只,次日送朱国祥登船离开。

朱国祥留下一些饭钱,随便给的,其实并不够。

不管饭钱够不够,依旧令人敬佩。

曹述说道:「能遇上这等清廉高士,也算俺们的福气。」

贾中孚望着船只远去,心中感慨不已。

他们两个平时也贪,还会勒索商贾,但不妨碍他们敬佩清廉之人。

虢川镇是重要的商业枢纽,关于朱国祥的各种事迹,随着来往商旅迅速传播,甚至传到了关中和河湟。

而且越传越玄乎,朱国祥俨然可以呼风唤雨,一声怒喝便能让坏人痛改前非。

同样的事情,在斜谷镇也来了一遍。

此后不断重复,太监和禁军们的故事,编得越来越圆润,互相补齐彼此的漏洞。

说得多了,连他们自己都开始相信……谁愿承认自己被拿着锄头的农民给俘虏?

被高人呵斥而痛改前非,传出去至少更有面子。

来到关中,朱国祥的前进路线,跟朱铭当初略有不同,他去了一趟长安。

因为长安官员,也被太监敲诈过。

除了转运使、常平使等地方大员,只有永兴知军没给过钱财。

听说朱国祥捆了太监,一路归还金银,永兴知军席旦主动来拜访。

关中那一大片,有时叫永兴军路,有时叫京兆府路。

长安及周边,有时叫永兴军,有时叫京兆府。

永兴知军,可以理解为长安知府。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