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0172【洋州朱氏,仁义无双】

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宠幸奸臣,只要规矩不破,这些做法都不算昏君,因为朝廷还能正常运转。

宋徽宗的昏聩,在于他肆意破坏规则。

比如朝廷颁布政令,是有一套严格流程的。

明显乱来的政令,银台司有权驳回,就算只是做做样子,皇帝和宰相也得重新下达两三次才能通过。

而宋徽宗脸都不要了,一切皇命,皆以中旨的形式发出,把朝廷中枢机构视若无物。蔡京、王黼等奸臣,也通过密奏,请皇帝发布中旨。

至此,中书省、秘书省已成摆设,就算是宰相和副宰相,只要不受皇帝宠幸,实际权力也可忽略不计。

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银台司驳回的政令,加起来还特幺不到十次,而且还全在是徽宗朝早期。

徽宗朝中后期的政令,根本就不走银台司!

宋徽宗自己把朝廷给干废了,整个国家的大脑和心脏,已经被搞得陷入半瘫痪状态。

明朝的嘉靖道长,再怎幺任用奸臣,至少国家机器还在正常运转。

真要比较,也该拿万历来比。

只不过,万历比宋徽宗更牛逼。

宋徽宗只是干废了国家的大脑和心脏,万历皇帝则是把五脏四肢通通干掉,让整个大明趋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朱铭简单阐述北宋的政府构架,又讲述现在是啥情况:「中书省已经废了,秘书省废了大半。尚书省被砍了脑袋,只剩四肢还能活动。北宋的三大中枢机构,整体呈现一种瘫痪状态,类似朱元璋时代的大明。但宋徽宗又不像朱元璋那幺勤政,日常事务还要靠三省处理,层层掣肘之下,可以说一塌糊涂。」

「还是想想怎幺离开京城吧。」朱国祥听得头大无比。

朱铭说道:「我明年可能会外放。」

朱国祥问:「你怎幺知道?」

朱铭解释说:「皇帝升我做了京官,这是提拔的征兆。明年要幺进秘书省做校书郎,要幺外放出去做知县,都属于镀金历练的流程。校书郎且不提,如果是京官外放知县,一年时间就能再升,不会像选人那样干满三年。」

朱国祥笑道:「镀金干部,一年一升也算正常。」

朱铭说道:「地方官如果只做一年,屁事儿都干不成。就怕宋徽宗疯了,连镀金程序都懒得搞,直接越级提拔,继续在京城做官。已经有不少先例,一两年内干到四五品。这对别人来说很爽,对我而言屁用没有。我想外放地方,要幺积累从政经验,要幺直接去边疆打仗。」

朱铭现在依旧属于键盘侠,评论朝政头头是道,却没有真正上手实践过,他迫切需要亲自做一做。

父子俩聊了快一个小时,结伴离开花园。

管家早已等候许久,禀报导:「老爷,外面来了不少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