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

山谷上游的开阔处,有一个天然小湖泊,曾经是可以淘金的,所以被称作「金潭」。整条河谷叫「金潭谷」,湖泊旁边的山岭叫「金潭岭」。

现在,河谷中的村落,被朱国祥命名为金潭村,人口暂时只有大明村的五分之一。

除了部分忙于农事,剩下的村民,都来帮忙建设造纸场。青壮干重体力活每天30文工钱;老弱妇孺帮着打杂,每天15文工钱。半上午、半下午的时候,还提供两顿免费伙食。

工资并不高,但村民非常高兴,给钱还有吃的,以前没遇到过这种好事。

还有几个妇女儿童,被派去寻找植物。

黄蜀葵、猕猴桃藤等好几种,随便找到一种都行,这是造纸时必备的「纸药」。各个地方都有代替品,揉搓捣碎加工成黏性液体,它能让浆料漂浮均匀,且在分纸的时候避免粘连。

古代那些造纸作坊,什幺技术都可以外传,唯独「纸药」属于独家秘方。

朱国祥对此并不了解,只获知了原料,具体还得慢慢摸索。

反正有的是时间,正常制造竹纸,须等到春夏之交,砍伐嫩竹用以杀青。朱国祥秋冬季节就准备砍老竹,让工人提前熟悉流程,用老竹练练技术。如果造出的纸张质量太低,大不了用来擦屁股。

反正再怎幺样,也比北宋竹纸的质量更好。

北宋的竹纸,跟秸秆纸一样,造出来大部分是火纸,既用来烧给死人的纸钱。擦屁股都嫌够呛,手指一捅就破了。

造纸坊建得差不多,朱国祥又去拜访闵文蔚。

「朱相公要造纸?」闵文蔚惊讶道。

朱国祥微笑说:「不会跟闵家抢生意,我只造竹纸,不造皮纸和藤纸。」

闵文蔚瞬间放心,还装模作样提醒道:「竹纸不堪用,容易浸墨,还容易碎裂。」

朱国祥说道:「此事我也知晓,或许能改进工艺呢。只是缺几个捞纸工,闵氏的造纸坊能否借几个?」

全套造纸流程,大都可以用新手,但捞纸工却非得熟手不可。

闵文蔚问道:「要多少?」

「五个,只借用一年。」朱国祥说。

「造纸可利教化,五个捞纸工不算什幺。」闵文蔚欣然同意。

只借五个造纸工用一年,当然是让他们带徒弟。多给点工资,就可让他们倾囊相授,反正今后不在同一个工坊,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