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也来头不小,她的父亲叫黄覆,官至副宰相。
黄覆最初坚定支持王安石,因非议市易法又得罪王安石,最终还是缓和关系拥护变法。
另外,李纲不但是黄氏的女婿,还是黄氏的表侄子。
这些家族,都是数代联姻的。
一家人在码头登岸,没有引起啥轰动。
张根是朝官不假,而且直龙图阁,但他现在被贬为团练副使,手中权力还不如州衙胥吏。
这种贬官,一般人不想接触,万一得罪了某个大佬呢?
「秩序倒是井然,」张根点头赞许,「一路上不见私栏,朱成功不但掌控州城,治下属县也能压得住,实在难能可贵。」
他们租了一辆骡车进城,黄氏问车夫:「我等是来投亲戚的,亲戚在朱太守手下做官。这位朱太守为人怎样?」
车夫笑道:「在朱太守手下做官,那可得小心伺候。」
张根问道:「怎要小心伺候?」
车夫说道:「朱太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州衙和县衙的公人,被他押送去襄阳好几十个,听说有不少要杀头流放呢。当官的也不好做,事情办不好得挨骂。便是通判,都被太守骂得没脾气。」
「这岂非酷吏之流?」黄氏问道。
车夫却说:「不是酷吏,朱太守对小民好得很。州衙门口设了民意箱,谁有冤屈就写信投进箱子里,朱太守会让司理院好生审判。朱太守刚来的时候,就亲自重审了一桩冤案,里面牵扯好几条人命呢。俺给你们讲啊,那案子可离奇得很……」
朱铭亲自审理的冤案,估计会一直流传下去,因为包含了所有的流行元素。通奸、情杀、灭口、诬告、夺产……这些凑在一起,足够老百姓讲古的,讲给儿子听后,还能讲给孙子听。
车夫说得滔滔不绝,仿佛他亲眼目睹太守审案一般。
黄氏低声对小女儿说:「七娘觉得怎样?」
张锦屏脸蛋一红,低头垂眼道:「单凭父母亲做主。」
张根却说:「民意箱此法极好,我若是起复,也在衙门口设个民意箱。」
张根掀开车帘一路观察,忽然问道:「怎不见乞丐?」
车夫说道:「残疾乞丐,都去了养济院,也不让他们闲着,能做什幺便做什幺。没手没脚的,就学讲古唱曲,反正得自己赚点钱。那些不是残疾的乞丐,全都送去山里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