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倒霉蛋还有很多,比如给事中吴敏。
淮西抓了一些盗贼押送进京,吴敏认为只诛首恶即可,其余贼寇都是被胁迫的,主要还是受到花石纲影响。就因为这一句话便被免除职务,扔去商丘提举道观。
朝中言官,不敢再谈论淮南盗和花石纲之事。
「请品茶!」张根把茶盏推过来。
朱铭并不观察汤色,闻了一口香气,便开始喝茶品鉴:「香而不腻,端是佳品。」
黄氏坐在旁边,插话道:「朱太守带来的红茶,老生也有耳闻,一直没有尝过。朱太守家里也种茶叶?」
「种了一些。」朱铭说道。
黄氏又说:「令尊还在洋州未返京?」
朱铭笑道:「他觉得东京不好,还是乡下住着舒心。」
「不愧是得道高士。」黄氏赞道。
朱铭说道:「提及高士,张团练之祖明叔公,才是真正的有道高士。我听闻胆矾炼铜之法,便向人打听其出处,得知是明叔公献予朝廷。以布衣之身而利天下,可青史留名也。」
这话戳到张根的得意之处,谦虚道:「家祖也是读书时偶得此法,多番验证改进,方有胆矾炼铜行世。」
黄氏笑道:「说到杂学,太守改良活字印刷和油墨,与胆矾炼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世间良法。老生幼时到梦溪公(沈括)家做客,就见梦溪公改良活字,欲推行天下而不可得。」
「老夫人见过梦溪公?」朱铭来了兴趣。
「黄沈两家乃世交,老生与梦溪公家的娘子也是闺中故友。」黄氏解释道。
黄覆、沈括、吕惠卿年龄相仿,又都是变法派骨干,他们三个好得穿一条裤子。
借着活字印刷术和胆矾炼铜法,黄氏与朱铭聊得兴起,渐渐开始打听朱铭家里的情况。
心里有了底,黄氏寻个由头离开,说是要去张罗饭菜。
张根却不问家庭信息,而是探听朱铭的政治观点:「太守对当今时局如何看待?」
朱铭不假思索道:「天灾频发,外患未熄,盗贼四起,已是兵疲民扰。官家又大兴土木,不给小民喘息之机,奸党趁机祸乱朝野。听说还打算攻辽,若消息属实,则社稷危矣。」
张根非常满意,赞许道:「太守如此年轻,便能看清天下隐忧,非常人所能及也,假以时日必为宰辅。」
「唉,宰辅不去想,只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朱铭感慨。
张根也感同身受:「是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哪能有别的奢求?我做了几年淮南转运使,没有造福一方百姓,却让淮南两路民生艰难。」
「此非张团练之过。」朱铭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