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0268【惊动蔡京】

第273章 0268【惊动蔡京】

得益于金手指,朱铭不但记得穿越前看过的书,现在读没看过的书也能很快记住。

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是为了引出道用论。

而如果要造反,还得解决「忠」的问题。

朱铭每天晚上,会用一个小时阅读儒家经典,同时摘抄自己想要的内容。

儒家大量论述「忠」的书籍,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左传》。

孔子的忠,有两个指向:一为忠君,二为忠人。

忠人很好理解,就是待人要忠诚。

至于忠君,孔子是有条件的,核心是「君君臣臣」。

既,君主和臣下要各守本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你不以礼待我,别想我忠诚于你!

高官厚禄,就是以礼相待吗?

非也!

至少朱铭不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的高官厚禄,来自于民脂民膏。

孔子不但反对愚忠,而且反对冒死直谏。他认为君主有错误,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进行忠告。如果君主不听,那就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至于面对无道昏君,孔子的建议是赶紧开溜,隐居读书干啥都行。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又说,国家有道,我却贫贱,这是我的耻辱;国家无道,我却富贵,这也是我的耻辱。

所以朱铭在造反之前,必须辞官归隐,最好能提前一两年辞官。

孔子的忠君,是有优先级的。首要任务为「敬其事」、「谋其道」,也就是帮着君主治理国家。

《左传》的很多言论,反而有愚忠的味道,动辄就闹着要去死,这是背离孔子本意的。

但《左传》也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上思利民,忠也」。

又比如,随侯说自己祭祀神灵时,牲口很肥,粮食丰盛,为啥还叫不敬神?

季梁回答:「夫民,神之主也。所以圣王先让百姓温饱,再去礼敬神灵。祭祀时牲口肥、粮食丰,是君主在向神灵展示国家强盛、百姓富裕。现在百姓都吃不饱,你特幺独自丰盛有屁用。神灵知道了怎幺可能赐福于伱?」

嗯,这个可以用来上疏皇帝,在辞官之前好生劝谏宋徽宗。

简直就是宋徽宗的写照啊,君主独丰,百姓穷困,还热衷于拜神。

朱铭现在已经搜集了好几部经典,把跟「忠」有关的都抄下来。他还会继续阅读摘抄,到时候写一篇《忠论》,认认真真、仔仔细细阐述忠之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