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猛一口咬定只有这些,李继恩还能怎幺办?
苴猛又奉上一封告罪信,无比恭敬的交给朱铭:「我是朝廷册封的将军,不该阻截互市道路。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请把这封信转交给知州。为了谢罪,我还给知州献上两匹好马。来人,牵马过来!」
两匹山地马,被牵到朱铭面前,个头虽然不高,但体型颇为匀称,在山区打仗应该非常好用。
朱铭微笑着收下,心里却更重视此人。
苴猛的做法找不出漏洞,甚至朱铭都没理由再出兵。
这一趟就此虎头蛇尾了?
朱铭觉得不可能这样简单,两林蛮还有一些地盘,在邛部川蛮的东北方山谷中。
苴猛肯定忍不住,想把那些地盘给占了。
带着蛮夷进献的两匹好马,朱铭启程回黎州。这次没再磨磨蹭蹭,半个月不到便抵达州城。
「苴猛是个奸猾之辈。」朱铭把告罪信递过去。
宇文常看完信件,问道:「归还了多少财货人口?」
朱铭说道:「约等于无。」
宇文常又问:「此行有何收获?」
朱铭说道:「朝廷再不出兵震慑诸蛮,南边的蛮部必定彻底失控。对了,前番请求筑城互市的使者,其实是大理国派来的。」
「大理国果然包藏祸心!」宇文常冷笑。
朱铭却说:「我倒认为,大理国是真心想做生意,至少现在只想做生意。」
「为何?」宇文常问道。
朱铭并没有打听到大理国的具体信息,他用穿越前的历史知识说:「大理国王段氏,处境犹如周天子,只能控制国都周边少量土地。高氏可以废立国王,管辖大理国一半以上国土。另有几大姓氏,分管其余国土。他们几家,就犹如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至于大理国南部,其实都是些羁縻部落。」
宇文常惊讶道:「大理竟是如此局面?」
大宋朝廷的情报太差了,即便去年派遣大臣,前往大理册封段誉,但依旧属于走马观花,根本不知大理国被权臣把持。
朱铭说道:「高氏身为权臣,上欺国主,下压诸侯,怎敢对外再打大仗?只需一场大败,高氏就岌岌可危。据我猜测,大理国请求筑城互市,可能互市的不是大理国,而是大理国高氏!」
宇文常问道:「怎有如此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