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说道:「何大判,你可是人人喊杀啊,难道还想着壮烈殉国青史留名?」
何正卿瞬间泄气,就算朱铭造反失败,他也能联想到自己在史书里的评价。无非横征暴敛,官逼民反,金州士民皆欲杀之而后快。
也不再那幺视死如归了,何正卿说道:「厢军粮饷,非我一人克扣。韩太守说,没必要养恁多军士,可以省钱来挪作它用。张团练操练的精兵,也是韩太守改为纲军的。厢军缺额所省粮饷,也是州衙与通判厅平分!」
朱铭拔开韩昭嘴里的破布,讥讽道:「你们还真配合默契,知州与通判竟然没起争斗,反而合伙起来一并捞钱。」
韩昭义正辞严道:「朱探花,你也是进士出身,又受官家提携栽培,明明有着大好前途。我奉劝你悬崖勒马,把州县官员都放了,念在你一心为民的份上,也不失为忠义之士。」
朱铭懒得再浪费口水,走到马军指挥吕濂身边,低声说:「这三个官,克扣厢军粮饷,你随便选一个杀了。若是你舍不得下手,恐怕就要追查你的事情了。」
吕濂口干舌燥,左右看看,举刀朝毛舜元走去,他选了一个官职最低的。
「慢着!」
张根连忙喝止,对朱铭说:「一旦杀官,就没回头路了!」
朱铭反问:「泰山大人,你觉得小婿还有回头路吗?」
张根说道:「我也痛恨昏君奸臣,我也痛恨贪官污吏。但不能谋反啊,你一旦举兵,必然天下大乱,不知要害死多少人!」
「我不举兵,天下就安定了?天下就不死人了?」朱铭又看向那些学生,包括张镗和李宝在内,「有人不理解我的做法,这很正常。愿意跟我一起匡扶天下的,便站到我身后来。不愿意的,须得软禁一个月,给足你们时间考虑。到时候还不愿意,就允许你们离开金州。」
曾孝端毫不犹豫,率先走到朱铭身后。
李宝左思右想,终于下定决心,跟曾孝端站在一起。
其余学生,都愣在原地。
二十七个太学劝退生,千里追随朱铭去桂州,此刻却无一人愿意造反。
还有两个桂州士子,一路追随朱铭北上的,如今也不愿造反。
就连张镗,也还在纠结当中。
朱铭非常失望!
另外,跟随朱铭前往黎州的魏应时,两年前就回邓城老家了,目前并不在场。
「动手!」朱铭呵斥。
吕濂再次举刀向前,张根拦住说:「谁敢?」
朱铭吩咐道:「把我这位泰山请回家去。」
杨志派出两个士卒,架起张根就走。
张根被越拖越远,却还在大喊:「朱成功,悬崖勒马,悬崖勒马啊,不要做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