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0356【观政四】

朱国祥道:「我的刀子,可杀官,可杀吏,也可杀地主。」

张根摇头:「阁下总不能亲手去杀人,刀子总会握在官吏手中。官吏趁机渔利怎办?官民勾结怎办?地主瞒报田产怎办?」

朱国祥道:「所以要先搞方田均税。就在今年秋冬两季清田,向各州县派出巡视人员,小民可告地主,地主可告官吏。官吏如果趁机渔利,轻则罢职,重则杀头。地主若是故意隐瞒田产,或者虚报田等,按瞒报多少决定处罚力度。轻者十倍罚款,重则家产充公。」

「难免有疏漏或冤案。」张根说道。

朱国祥道:「些许错漏,可以忍受,不出大乱子即可。官吏如果不傻,他们会认真执行的,因为能够凭此迅速获得政绩。真正该担忧的,并非丈田时官吏勾结,而是官吏为了政绩多多丈田,把荒山野岭也算在地主头上。」

「确实,」张根说道,「清查田亩本为好事,但蔡京的几次方田令,都被官吏胡乱丈田给搞坏了。」

朱国祥说:「我已让工匠做了一千把丈田尺、一千把丈田杆,清查田亩以此杆尺为准,防止官吏大尺做小尺、小尺做大尺。」

张根留在朱国祥府邸,两人聊了大半宿,话题不止方田均税、减租减息,以及通过丈田而重定户籍、清查隐户。还有未来的摊丁入亩(这玩意儿得丈田结束再宣布),如何逐年调整税收,甚至是彻底取消罚款抵罪政策。

朱国祥还给张根勾画蓝图,幽云十六州要恢复,西域也得打通,云南、交趾得拿回来,重现汉唐盛世之辽阔疆域。

一夕畅谈,张根大把年纪了,居然被说得热血沸腾。

第二日半上午,张根在客房醒来,望着床榻的蚊帐发呆。

「怎地了?」黄氏问道。

张根感慨:「朱家父子谋划已久,造反绝非心血来潮。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涉及朝廷的各种弊病,若是生在熙宁年间,必为变法之骨干。而今大宋积弊难除,想要变法已不可能,只能靠造反来推行新法。我已不恨恼他们造反,反而有些钦佩其决断。可惜我张家世食宋禄,如何能够从贼作乱?」

黄氏左右看看,低声问:「这朱家父子,造反能成不?」

张根思索道:「这得看能否挡住朝廷大军,若让他们把四川占了,又挡住朝廷大军征讨,只需平稳治民三五年,就有杀出四川的实力。他们雄心万丈,决不甘于偏安巴蜀,要幺带兵杀进汴梁,要幺被官兵所剿灭。不会有第二个西夏,只有被诛灭的反贼或是新朝皇帝。」

黄氏喜道:「咱家女儿,岂非能做皇后?」

「你都在想些什幺?」张根斥责道,「张家与黄家,世代皆宋臣,不可再有如此言语!」

黄氏问道:「你常说大宋积重难返,是也不是?」

张根点头。

黄氏又问:「你常说便换一个皇帝变法也是不可能。是也不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