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与朝堂争斗】

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与朝堂争斗】

朱铭刚刚进驻成都时,虽然张榜安民秋毫无犯,但四川百姓还是生活得小心翼翼。

市面明显变得更萧条,大户害怕漏财,小民储蓄防身,都不敢上街花钱了。

高档消费场所,更是直接关门,担心朱铭专盯这些地方抓肥羊。

一天,两天。

一月,两月。

随着时间流逝,大家都已适应朱铭的存在。

特别是到了春节,各种商业活动再次兴盛,成都城内外也繁荣热闹起来。

临近元宵,商人们甚至主动跟「官府」联络,共同筹备今年的元宵灯会。画船游舫也冒出来,载着富贵子弟宴饮歌唱。

「这位是张邦英,字国彦。」高景山引荐一个老头。

朱铭笑着上前拉手:「久仰先生大名。」

张邦英拍马奉承道:「将军此来成都蜀中一切如故,百姓甘之如饴,此天命人心皆在将军也。」

「老先生才是明白人啊。」朱铭感叹。

张唐英、张商英共七兄弟,蜀州新津人,也即后世的成都市新津区。他们这一支不算啥望族,当时还得卖地读书,也就比小地主条件好一些。

张唐英最高做到殿中侍御史,举家迁到广安定居。

张商英做过宰相,跟蔡京斗争激烈,被贬后搬到江津隐居。

张邦英是七兄弟中的老七,没有官身,一直住在新津。分家之后,也就几百亩地而已,另外还有几间县城里的店铺。

虽然不算富贵,在蜀中名声却极大,他来投靠对朱铭很有好处。

「后蜀燕王宫,其海棠之盛四川第一,」张邦英说,「再过两三月,海棠花开,若大将军有空,还请屈尊去赏花宴饮。」

高景山在旁边解释道:「燕王宫几易其手,如今被成都张氏购得。成都张氏与新津张氏,皆为张九皋(张九龄弟弟)之后裔。这成都张氏,世为商贾,前阵子捐了些钱粮以充军资。」

朱铭听懂了,成都张氏没出啥进士,但生意却做得很大。不但愿意举族投靠,还怕自己地位不够,把新津张氏也拉过来。

朱铭自然愿意接纳,对张邦英好言笼络。

一番交流之后,张邦英开始试探:「听闻大将军的兄弟,也是文武双全之少年英才,而且如今还未有婚约?」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