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0404【军改 政改和币改】

朱铭占领江陵之后,四川的物资就能全程走水路,非常方便的运去襄阳和南阳。

「爹爹!」

长子朱康已经五岁多,今年开始读书。

蒙学教材跟大明村一样,是朱国祥亲自编写的。

这小子蹦蹦跳跳跑来,还斜跨着一个小书包。

朱铭笑问:「谁给你缝制的?」

朱康说道:「是祖奶奶(严大婆)缝的。」

这种斜跨小书包,在明代极为流行,一直用到改革开放后。

宋代已经有了样式,是根据女子挎包改的。

如果去看出土文物,会发现唐宋女子的某些挎包,跟现代LV包包的款式大同小异……

「二郎呢?」朱铭扭头问。

郑元仪说:「自郑姐姐去了成都,大婆就经常来看二郎,今日又把二郎带出去耍了。舅父(公爹)害怕出事,专门派了亲卫跟随。」

庶长子叫朱康,因为是在金州生的,金州古属安康郡。

嫡长子叫朱洋,也是因为生于洋州,那里古属洋川郡。

朱铭就这两个儿子,取名非常随意。此去襄阳,估计还会搞出来一个朱襄。

避讳今后也要搞,主打一个循序渐进,绝不会像宋代那样搞。

比如朱铭,同名同姓肯定不行,但朱明、朱鸣、李铭、张铭则可以。如果按照唐宋的做法,天下带「铭」的全得改不但人名要改,地名、山名、河名一起改。

龙渊宝剑多好听啊避李渊讳生生改成龙泉。

考教儿子一番学问,朱康还算聪明向学,已经能写人、口、手、山、川、水等数十字,唐诗和蒙学打油诗也会背二十多首。

郑元仪问道:「大郎和二郎,是留在汉中,还是跟去襄阳?」

朱铭想了想:「一起去吧,把蒙学先生也带上。」

郑元仪心情舒爽了些,儿子不在身边她不习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