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郎名叫崔岫,小地主出身,被西城所逼得破家逃亡。
最开始在襄邑(睢县)活动,刚开始也就几十人,渐渐发展成数百人。像这样的贼寇,开封府南部有十几股。
在对抗官兵围剿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开始合流,内部也进行着火并。
去年童贯出兵,把他们赶到淮南。
今年又调禁军去剿匪,认为崔岫阻住了漕运通道,于是童贯没去河北山东,而是先到两淮打通漕运。
童贯亲率胜捷军出发,两淮漕军予以配合,打得崔岫只剩几千人。
崔岫再次流窜回河南,沿途招揽流民入伙,就这样带着两万多人,跑来投靠大名鼎鼎的朱氏父子。
至于童贯,已经带兵去山东了。
看着兵甲齐备的三千义军,朝自己这边徐徐而来,崔岫瞬间放下别样心思。
别说只有两万多,就算是十万大军,也打不过眼前这三千人。
「崔大郎何在?」张广道的亲兵喊道。
崔岫麻溜滚过去,当场跪拜道:「崔岫拜见将军!」
张广道问:「你的三十万大军呢?」
「只有两万多。」崔岫硬着头皮回答。他放言说自己有三十万人,纯粹是想擡高身价,好在朱氏父子这里谋求职位。
张广道又问:「伱能统领两万多流民,也算有些本事。可识得字?」
崔岫回答:「读过几年书。」
张广道说:「县主簿,巡检副指挥,战兵文书,战兵都头,这些职务你自己挑一个。」
才一个都头?
崔岫虽然心有不甘,但看看旁边站着的三千甲士,他吞咽口水说:「俺要做战兵都头。」
「有志气,」张广道赞许说,「你带着家人去荆门,这些流民自有文官安置。」
「是!」崔岫只能认怂。
这厮携带家属一路南下,被编入的却是韩世忠、种彦崇的部队。
二人身为降将,骤然拔太高,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让他们带兵三千多已是极限。
韩世忠为正,种彦崇为副,其麾下部队是今年整编从各军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