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心也太大了吧!这麽长时间就没发现吗?」张居正也是啧啧称奇,真的是奇了怪了,就说这刘氏伪装的好,那府里的下人就没人告诉他?这冤大头一当就是十几年?
王崇古摇头说道:「哪呀,这府里的帐房呢,可不止一次告诉唐志翰了,但这唐志翰耳根子软,觉得早年打拼,愧对妻儿,让妻儿受了不少委屈,所以对这种闲散碎语,都是呵斥丶偏袒刘氏,这一两次之后,就没人敢再提了。」
「这唐志翰的发妻刘氏呢,把整个府里内外都换成了自己的人,这久而久之,就更没人提了。」
王国光眉头紧蹙的说道:「那这刑部的奏疏里,怎麽是刘氏把唐志翰给告了?而且漳州府知府卢承还要判他有罪?这说不通啊!」
案子最焦灼的地方来了,无论怎麽看,这唐志翰都是受害者,而且被打成了那副模样,唐志翰反而成了罪人!
这漳州府知府卢承是收了多少银子,才昧着良心做出了这等判罚!
王崇古揣着手说道:「啧啧,要不说这最毒妇人心呢。」
「这刘氏去年春天,就谎骗唐志翰假和离了,因为督饷馆有定,为了开发鸡笼岛,在鸡笼岛新开木坊减一半的抽分税,这本来是鼓励闽地商人前往鸡笼岛开发新的木坊,更多的供给造船厂木材,而且开发鸡笼岛。」
「这刘氏就以这减税为由,好说歹说和唐志翰和离了,这唐志翰也不疑有他,就把家里的买卖,都过到了刘氏的名下,新开的木坊倒是享受到了政策,税的确优惠了,但唐志翰可谓是身无分文。」
「这刘氏和唐志翰和离后,立刻就跟那来往了十几年的奸夫结了婚,有衙门的婚书,有三媒六聘。」
「唐志翰又要银子做生意,又要银子给援朝抗倭认捐,这府里没银子,这刘氏一不做二不休,就约了奸夫,上演了一出捉奸捉双的戏码,这捉奸捉双,证据确凿,按大明律,打死勿论,若非这唐志翰跑船,练就了一把子力气,这被打死也是活该了。」
万士和伸出手,愣愣的说道:「不是?!等会儿,大司寇,让我捋一捋,这苦主唐志翰,一无所有也就罢了,怎麽成奸夫了?」
唐志翰从丈夫到奸夫的身份转变,就是中了刘氏精心设计的圈套,到最后差点就被打死了,这刘氏堪称是潘金莲在世,而且相比较潘金莲鸩杀武大郎的戏码,这刘氏更加歹毒的就在于,唐志翰坐实了自己奸夫身份,差一点就被合法的打死了!
唐志翰的父母在当年倭患之中被杀,唐志翰有一个弟弟饿死,他们唐家连个亲戚也没有,所以,唐志翰得亏是跑船时候练就了一身铁打的功夫,心惊胆战的唐志翰直接跑进了府衙避难,别的地方他都不敢去,连生死兄弟他都信不过。
这就是为何这个案子闹到了朝廷这里的原因,除了金额巨大,影响恶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按着大明律而言,唐志翰该死,他是奸夫,所有人都知道他冤,按律法而言也该死。
整个漳州府地面,全都知道他们老唐家是怎麽发家的,这唐志翰也算是传奇人物,这刘氏是唐志翰的妻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以前人人都羡慕这刘氏运气好,嫁给了唐志翰,现在,人人都见到了把家里的银子全都交给婆娘的结果,人人都在等着朝廷的判罚。
漳州府知府卢承,虽然按着律法给了判决,但最终还是大理寺丶刑部过问,真的死板教条的按着律法去判,大明律,才是天大的笑话。
潘金莲被骂了那麽多年,和这刘氏一比,就像是白莲花一样。
王崇古坐直了身子说道:「这件事不算完呢,唐志翰这档子事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别说漳州府了,就连几个市舶司的海商们,都开始自己查问银钱,这不查不知道,五个市舶司,至少有七个资产过二十万银的海商,差点被掏空了。」
「这江南势要豪右们,把银子都直接放进了各市舶司的会同馆驿,换成了承兑汇票,家里的帐,以前归婆娘管,归帐房管,现在都给了各地的会计们,交叉管理,生怕步了这唐志翰的后尘,丢人丢钱也就罢了,命也丢了,那就不值当了。」
刘氏以一己之力,强力推动了大明财务制度建设,甚至连稽税院稽税,都变得轻松了许多,这不是朝廷推动的,是这些个势要豪右富商巨贾自己四处找审计,五个市舶司的会同馆驿,只能勉为其难,相继推出了审计业务。
朝廷拢共就要6%的税,这刘氏不仅要钱,她还要命!
而且这还不是个个案,现在自查跑到衙门喊冤的就有七个之多。
「这案子,不能简单草草了事,我的意见是,这案子查问清楚,把相关案犯押解入京来看。」张居正慎重的做出了决定,送到京堂来过堂,把事情彻底弄清楚,再做处置。
一来兹事体大,这些海商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处理不好,离心离德,而且唐志翰可不是普通人,他是由户部直接任命的月港远洋商行商总,唐志翰手下有超过七百条船,主要来往大黑沟运送木材;
二来,则是为了律法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为了嫌麻烦,就糊弄了事,白银大量流入大明,要完善律法,推动法律制度建设。
无论如何,这个案子,不能在漳州判罚,否则引发动荡,他这个首辅罪责难逃。
人在御书房的朱翊钧,收到了奏疏,看着这两个案。
对于第一个案子,这二十七个扛着龙旗大纛巧立名目丶苛捐杂税丶朘剥百姓的酷吏,朱翊钧给予了严厉的惩罚,除了杀头之外,就是剥皮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