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私市问题,不在私市本身

「海商不肯通过市舶司过关,第四个原因,就是码头上的漕帮了,这些漕帮也要好处,而且还听命于人,和那些私市的窝主几无区别,这些漕帮负责为穷民苦力议价,但大部分的好处,却是给漕帮本身给拿去了。」高启愚讲明了第四点原因。

在私市要面对窝主的剥盘,在大明官衙的市舶司,也要面临剥盘,那麽选择更快的私市,就成了小商贾最佳选择,流转快,还能带点其他的货物增加利润。

大明官衙的市舶司有个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安全,不必担心船货两丢的情况,正是这个原因,市舶司依旧是大明最主要的贸易地点。

这就是高启愚对数十起私市案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之后,得到的四个原因。

「善。」张居正只给了一个字,他看着高启愚看了片刻说道:「你还有话没说完。」

「还是先生了解学生。」高启愚吐了口浊气,作为曾经张居正的嫡系门生,他话没说完,张居正立刻就察觉到了。

张居正抿了口茶,笑着说道:「还有第五个原因,那就是有人在逼着海商们走私市。」

「要是海商们正常报关,因为法纪和监察的存在,有司官员,上下其手的规模就受制于法纪和监察,毕竟锦衣卫的稽税院也不是吃乾饭的,在官衙上下其手,等同于说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作奸犯科。」

「这真的是太危险了。」

「但是,通过人为设限,逼着海商不走官衙,走私市,逼着海商们走私,朝廷命官们通过庇护私市所获,既不违反法纪,还能绕开监察,等于说绕开了朝廷的督饷馆,办了一个私人的督饷馆。」

张居正也没有藏着掖着,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高启愚,他当然也在考虑私市为何屡禁不绝的原因。

「诚如是也。」高启愚俯首说道,这话得张居正自己说,高启愚不能说,他把这些写到奏疏里,那就是攻讦张居正识人不明了,但张居正自己说出来,就是海贸相关官员的清汰。

张居正倒是颇为平静的说道:「海防巡检也是人,是人就有打盹的时候,这些个私市,屡禁不绝,今日高司客所言,鞭辟入里,那高司客就写成奏疏,送通政司过会吧。」

「是。」高启愚找张居正,一来是维护关系,二来是对首辅说明自己的外交政策,三来就是要判断下他这本奏疏该不该上奏。

他已经写好了,可如果张居正这个张党的党魁,不想改变现状,那他这本奏疏送到通政司,也是被驳回,除了被驳回之外,更加被张居正所记恨。

但张居正没有说什麽兹事体大丶吹求过急丶相忍为国之类的套话,那就是认可了他的奏疏上奏,甚至还会在浮票上补充第五个原因,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基本盘动刀,主动清汰。

每一个组织,都要想方设法的进行自我新陈代谢,维持活力,才能长久,这是张居正吏治的核心理念,他的所有吏治新政,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理念在进行。

高启愚说完了国家大事后,稍微沉默了下,只能俯首离开,他其实还有个私事,那就是他的次子今年二十岁要行冠礼,行冠礼要取个字,他这次来是希望先生能给孩子起个字,但最终他没说出口。

因为张居正已经明确表示了师生情谊已断,日后只有公事。

「哎。」高启愚提起了自己的七味辅料,站在门前,再叹口气,选择了离开。

万历十四年六月初二,大明皇帝朱翊钧来到了文华殿,一如既往的主持廷议,大明皇帝勤政,是整个大明的幸运。

张居正解释了高启愚奏疏里的问题,廷臣们这才明白了,私市问题,居然不在私市本身。

张居正停顿了下说道:「所以,高启愚的办法是在松江府新港市舶司,建立一个政事堂,把这些乱七八糟衙门口,全都塞进这个政事堂里,让商贾们不用来回跑衙门,争取在一天之内,就能把手续办完。」

「这个办法大大加快了衙门之间的流转,而且可以互相监督,再设一个稽税千户的衙门,专事监察。」

稽税千户是稽税用的,但凡是有人故意为难丶索要好处,就到了稽税千户的职责范围内,市舶司的天子南库等着抽分税货,这些地方吏员,居然各种刁难,那刁难的是海商?分明是在刁难皇帝!

「元辅真的不考虑让高启愚回到全楚会馆门下吗?如果元辅不要,我就勉为其难了。」王崇古本来还在思考办法,听闻张居正的说辞,立刻马上开始要人了。

「他一个惹事精,你要去作甚?」张居正眉头一皱,王崇古真的擅长见缝插针。

「他能惹什麽事儿?无碍。」王崇古指了指自己,老神在在的说道,他一个大反贼,还怕一个不是反贼,只是不知道避讳的高启愚?高启愚乾的那点事,才哪到哪儿,连僭越都没有触及。

张居正拿起了奏疏继续说道:「这货物因为流程滞留的问题,会因为市舶司政事堂,得到极大的缓解。第二个问题,实际税率高于法定税率,这一点,其实很难避免,但还是要积极监察,政事堂外设个大铁箱,谁都能检举。」

高启愚这是抄的皇帝办法,宫里有很多很多的铁箱,每天都会有人把这些铁箱里的检举信给拿出来整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