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大明军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麽?

梁梦龙看了眼戚继光,才平静的道:「因为戚帅是奉国公,比李昖尊贵的多,你父亲是马芳,大明阳城伯丶讲武学堂祭酒,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马林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出话来,他发现过去很多解释不清楚的事儿,在这句阶级认同大于族群认同面前,都找到了答案。

「是第三卷斗争卷里的内容吗?」戚继光忙于战事,对这一卷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梁梦龙点头说道:「是,第四节。」

戚继光略显有些感慨的说道:「怪不得元辅百般阻挠,不肯让第三卷问世。」

张居正连第二卷分配卷都不想让它问世,实在是惯性之下,游守礼已经拿着写好的书稿去刻印了,第三卷更是陛下写的,署名都是朱中兴,而不是张居正。

梁梦龙继续说道:「陛下还说:阶级认同很容易向上认同,盲目的崇拜强权和更高阶层,认为强权是无所不能的,对强权和更高阶层的言论,不分是非黑白的盲目跟随。」

「大抵而言,就是一个丫鬟,不可怜自己,反而去可怜锦衣玉食的主子,更有甚者,连丫鬟都不是。」

「毕竟这些丫鬟心疼主子,真的能拿到了银子,可是这连丫鬟都不是,就有点古怪了。」

戚继光沉默了片刻说道:「日后军中就以第三卷代称吧,这个打完仗,回京后再做宣讲,暂时不要在军中宣讲这些。」

这东西有点危险,戚继光得亲自看完研读,再判断是否要公开讲授,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唯独这第三卷,看起来是有些过分的。

梁梦龙总结性的说道:「奴性越重,对待同类就会越发残忍,同样,对待同类越残忍的蛮夷,奴性就越重,倭寇把俘虏的墩台远侯送回来,就理所当然了。」

「朝鲜废王李昖要求提供一些物品供生活需要。」陈大成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将一本奏疏放在了桌上。

戚继光拿了起来,呆滞的说道:「他居然敢要十五个婢女丶二十五个乐伎丶还要羊羔酒和嫩羊肉,他怎麽不把自己的肉割下来吃!」

陈大成赶忙道:「李昖说:以前时候,他喝茶都是要四个侍女,一人等汤丶一人煮茶丶一人点茶丶一人上茶,要十五个已经很少了,他现在都没法喝茶。」

「这本奏疏要不要上奏京堂?」

「自然要上奏,虽然是废王,但毕竟没有接回大明。」戚继光叹了口气,把李昖的奏疏放到了塘报里,送往了京师。

六日后,戚继光送往京堂的奏疏,得到陛下的朱批。

关于等到临津江结冰后,再从地面进攻仁川的打算,皇帝陛下的朱批是:以前指议定,前指犹豫不能决,则以戚帅号令为准。

前指,就是前线指挥的将领集体共议,三个裨将,顶个诸葛亮,大将在军中有的时候是一言堂,但更多的时候,也要参详将领的意见,如果前线指挥部出现了分歧,而且无法形成决议,就以戚继光的号令为准。

对于李昖的请求,皇帝的批覆就变得有意思了起来,皇帝朱批是:令李舜臣安排废王起居。

类似于让好汉查好汉,皇帝让朝鲜人对付朝鲜人,日后也别说大明君臣苛责了朝鲜末代君王,都是李舜臣乾的!

李舜臣之前殴打李昖,并且把李昖一条腿给打断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到现在李昖都下不了床,让李舜臣安排李昖的起居,恐怕能把李昖折磨的够呛。

「陛下英明啊,知人善用。」梁梦龙看完了奏疏,侧着身子,满脸笑容的说道。

让李舜臣照顾李昖起居,李昖恐怕既不能起,也不能居,如果李舜臣同情李昖,那陛下的意思就很明确了,任前线怎麽处置,反正骂名李舜臣来担。

显而易见,陛下是个非常非常合格且专业的读书人,读书人杀人从不见血,杀完人还一脸的无辜。

朱翊钧的敕喻有点唠叨,主要是把京师最近发生的事儿,事无巨细的讲给了戚继光听,顺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位对国子监的改革丶贱儒们的反对丶贱儒流放到辽东填沼泽丶稽税院的完善丶万士和致仕丶沈鲤接替和郭桓案等等。

这种唠叨,是为了不让戚继光脱节,让他对京堂风向有个最基本的了解,这也是一种保护。

朝鲜战场,要等到天气转冷之后,才会有变化,大明军的火器无往不利,若不是倭寇占据了有利地形,恐怕汉城已经收复。

「戚帅,倭寇遣使来问,请求和戚帅谈判。」一个传令兵跑进寿昌宫的中军大帐之内,禀报了前线情况。

「我一个打仗的,跟我有什麽好谈的?」戚继光眉头一皱,觉得倭寇有点大病,他就是个将领,顶天是个奉国公,他在朝鲜,又不在文华殿上,他还能左右陛下是战是和的决策?

这些倭寇跑来跟他谈什麽?

梁梦龙笑着说道:「这些个倭寇,总是喜欢以己度人,他们喜欢以下犯上,层层架空,觉得大明也是如此,所以才找将军谈,反正十月才有战事,将军权且答应,要不然倭寇再抓到墩台远侯,就不肯给我们送回来了。」

「还是算了,朝中贱儒知道,又该胡言乱语了。」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

梁梦龙笑着说道:「我,总督军务梁梦龙,再加上提督内臣李佑恭,跟着戚帅一起见,不就没问题了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