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元辅帝师,看不得

「王次辅,七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万宗伯现在看着精气神好了,那也是放下了庶务,不必劳心劳力而已,真的回内阁,不出几日,还得病倒,万宗伯又不像王次辅这般身子骨这般硬朗。」沈鲤笑呵呵的说道。

王崇古是进士,但也是拿的起刀丶杀过倭寇丶杀过北虏的进士,他身体很好,七星环首刀用的很好。

张居正面色有些犹豫的说道:「陛下这个李开芳公式,是不是有点吹求过急了些?」

「祖宗成法也。」沈鲤平静的说道。

沈鲤现在是大明顶层的统治阶级,即便是他不贪赃枉法,就是阁臣这个身份,就能恩荫子孙了,比如沈鲤老家有榨油坊三家丶书坊七家,地方衙门再胆大包天,巧立名目也不敢收到他们家头上。

王国光嘴角抽动了下,呆滞的说道:「沈宗伯,祖宗成法,可不能胡说的。」

这沈鲤比万士和还擅长祖宗成法,一上来就以郭桓案解决了稽税院法理的问题,给贱儒们狠狠的吃了一记窝心脚,这还能是祖宗成法?

沈鲤拿出了一本实录说道:「这是宣宗实录的第六十一卷,宣德五年正月戊午,刑部都察院劾奏,天下来朝,布政司丶按察司丶福州先等衙门,官旷职税逋粮负八千馀万石,公事不完以数万计,今皆朝觐而来,请付法司治罪。」

「上大怒曰:朕尝念临下太严,下或失措,故每事存宽恕,乃今流于怠弛,岂宽恕之过邪!」

「八千万石的欠税啊!」

王国光一个激灵,猛的精神了起来,不敢置信的问道:「多少?欠了多少?!」

「八千万石。」沈鲤把实录递了上去,啧啧称奇的说道:「洪熙元年,仁宗皇帝免了之前的欠税,这是宣德元年到宣德五年,五年攒下来的欠税,八千万石!」

王国光倒吸一口冷气,让大明小冰川气候都缓解了一些,八月十五还是中秋节,但是王国光已经开始发抖了,他立刻大声的说道:「稽税,必须稽税!用尽一切手段都要稽税!不稽不行!」

永乐年间的欠税,都已经在洪熙元年被仁宗皇帝免了,仁宗皇帝无愧于自己的仁字。

沈鲤继续说道:「你往后看,宣德五年开始稽税,宣宗皇帝要求,这八千万石必须尽数追欠,波及十三司诸衙门,数以万计官吏被罢免。」

宣宗皇帝并不柔仁,亲叔叔丶在靖难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勋的汉王朱高煦,被满门处斩,连带着幕僚和三族,一道被族诛。

虽然实录里语焉不详,没说到底是怎麽稽税,但最后这八千万石的亏空,算是追欠了回来大半,只有苏州府丶松江府知府被斩首示众留在了实录里。

王国光看了半天,看到了结果,才开口说道:「宣德八年三月,上曰:科征悬有其额,而民之实完,在官者岁不过十之五六,徒有重敛之名,原无输将之实,以为戒也。」

从宣德五年到宣德八年三月,三年之久的科悬案才落下帷幕,这三年的追欠的狂风巨浪,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多少笔墨,但可想其风波之大。

宣宗皇帝最后总结说:科税空有其名,百姓都交了,实际完税,结果呢,在官衙的只有十分之五六,徒有横徵暴敛的虚名,没有落到任何的实际,后世应当引以为戒,不要再干这种蠢事了。

当然,后来连税基都萎缩了,到弘治年间,甚至连收税的田都砍了一半去。

沈鲤非常确切的说道:「陛下已经很仁慈了,就是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稽税缇骑,在我看来,没有错,相反,我觉得,陛下英明,元辅以为呢?」

「我看看。」张居正拿过了实录,翻了很久,才放下说道:「那就没必要上奏说稽税之事了,陛下的决策很好。」

「我只是觉得,万历维新已经十四年之久,国帑内帑充足,没有必要如此锱铢必较,毕竟怎麽说也是天朝上国,陛下如此锱铢必较,我之罪也。」

哪家皇帝整天为了散碎银两,穷尽办法,多少有点丢人了,陛下是大明皇帝,至高无上,跟银子较劲有点失体面,再这样下去,大明皇帝贪财这件事,就要成为国际笑话了。

但看来看去,还是欠税八千万石无计可施更丢人,更失体面,更容易变成国际笑话。

因为宣德八年三月,宣宗皇帝下旨蠲免了两千馀万石的欠税,宣宗皇帝跟天下臣工斗了三年,也就收回了六千万,剩下的无法追欠了,就那麽糊弄过去了。

从结果上来看,还是宣宗皇帝输了,因为后来的大明,真的越来越收不上来税了。

「斗争卷讲:任何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任何基于满足所有人需要的幻想,进行的妥协,都是自掘坟墓。」沈鲤进一步补充道。

不要对妥协,存在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是斗争卷关于斗争决心的表述,核心问题,绝不可让步,妥协换不来相忍为国,只能换来耻辱和损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