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汉乡镇就是南洋梦,南洋梦就是汉乡镇

鲜卑使者不肯提供充足的黑麦种子,那就别怪大明自由贸易了。

鲜卑使者多少有点蹬鼻子上脸,觉得大明要修官道驿路过去就是有求于他。

而礼部告诉他们,大明修路,与他们无关,他们答不答应,大明都会修,敢滋扰,大明墩台远侯的火器,未尝不利。

但,鲜卑使者离开的时候,依旧买到了一些武器,刀枪剑戟,还有三百张良弓,两百把鸟铳,以及三百斤的火药。

大明做买卖主打一个童叟无欺,这些鲜卑使者带来的皮草丶粮种还是值钱的,罗斯国越过了乌拉尔山脉,进攻鲜卑平原,就是为了皮草,这也是鲜卑使者带来的主要商品。

贸易可以,想要要挟大明,想都不要想。

大明和鲜卑平原的鲜卑人,需要更多的磨合,才能在矛盾相继之中,达到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点。

礼部上下,完全不明白,这些个鲜卑城的使者,到底哪里来的勇气,要挟大明朝廷,要大明朝廷付出更高的价格,获得这些商品。

他爱卖不卖,不卖等着罗斯人带着哥萨克人抢走好了!

朱翊钧看着手里的奏疏,对着冯保说道:「下章吏部,让这几个言官,高维崧丶赵世卿丶张鸣岗丶左之宜等,去趟朝鲜,就去忠州的南山山城,他可能不太明白,朕为什麽要这麽做。」

「倘若这山城里,住着哪怕一个义人,陷阵营也不会佩戴三寸的团龙旗贴。」

「聒噪!」

义人是泰西教廷的一个概念,说的是索多玛城失去了最后的一个义人,神就降下了天火。

古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就跟神讨价还价。

问神为什麽要不分好坏,将索多玛城全被用天火焚毁,如果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为了这五十个义人也不应该天火焚城。

神告诉亚伯拉罕,没有五十个义人。

亚伯拉罕一步步降低,四十个丶三十个丶二十个丶十个,神告诉亚伯拉罕,索多玛城没有十个义人。

亚伯拉罕不问了,回家了,再问,就有点不礼貌了。

御史言官高维崧等人,察觉到了一点战报里的异常,战报里提到了团龙贴,但没有提到这些山城最后的结局,就三个字,荡平之。

字很少,到底是如何荡平的?是击溃了敌人,还是俘虏了敌人?只有大明的伤亡,没有敌人的伤亡,也没有俘虏。

这种战报很奇怪,所以高维崧选择了询问,皇帝也给了答案。

想知道啊,自己去看看不就行了?

这些山城里盘踞的倭寇,以杀人虐人取乐,他们不仅杀朝鲜人,连倭人也不能幸免,里面的倭寇,已经不是人了,因为已经没有人性,只有兽性了,这就是三寸团龙旗贴出现的原因。

朱翊钧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抹去,他们活着本身也是痛苦。

戚继光在给皇帝的书信里,给皇帝讲了一个事儿,就是抓捕的倭寇俘虏,在阉割之后,将他们送往卧马岗种土豆,有个好事的军兵,就问了一个会汉话的倭人,他们为什麽活着。

倭人回答说:不知道,我看别人也活着。

人活着需要一点奔头丶希望,或者需要一个彼岸,但是倭人没有奔头,确切的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麽活着。

人活着,要搞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才能安顿自己。

前线打仗,后方不要太添乱,不通军务还胡言乱语,这就是胡闹。

「汉乡镇。」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来自于吕宋总督殷正茂,殷正茂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这些年,南洋的汉人的增速堪称恐怖。

而且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五万人,到现在马六甲海峡以内,汉人的数量已经膨胀到了450万人。

从籍贯上来看,福建最多,两广其次,然后分别是河南丶浙江丶江西丶江右丶山东丶北直隶丶山西丶陕西丶四川等等。

在南洋的诸多汉乡镇里,有一万三千人来自于陕西。

「河南出海者,居然有三十六万人,位居第三。」朱翊钧惊讶无比的说道。

冯保叹了口气说道;「黄河夺淮入海,多次泛滥,河南地块盐硷,河南人很多,辽东迁入丁口,也是以山东丶北直隶丶河南居多,人多地少,粮食少,只能自己找出路了。」

生命总是在自己寻找出路。

河南出海的数字,让皇帝惊讶,因为河南不临海,是个内陆省份,居然也能有如此数量的出海比例。

当然,南洋汉人还是以福建丶广东人为主,这两个地方是主要来源。

殷正茂在详细讨论了出海人口的恐怖之后,话锋一转,就谈到了为什麽要出海,大明人出海要追寻什麽。

让大明再次伟大丶南洋的万里海塘成为大明的后花园丶生产极多的粮食,保证大明度过小冰川气候等等,这些都太宏大了,太广阔了,不是斗升小民首要思考的,要有明确且具体的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六个字,南洋梦,汉乡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