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谢陛下

织田市终于明白了皇帝的真正意图,沉默了下来,汽笛长鸣和哐当哐当的声音,淹没了整个车厢。

灭倭不是做不到,倾尽全力也可以做到,但皇帝爱京营军兵丶爱大明万民丶爱江山秀丽。

「陛下运气真的好,有元辅,也有戚帅。」织田市怅然的说道,相比较之下,织田信长真的是在孤军奋战,手下的家臣们,人人心怀异心。

「不是运气。」高启愚平静的说道。

万历维新走到今天,不是运气,而是陛下的努力,他在离京的时候,留下了一首诗,如果回不了的话,这就是他的绝笔诗。

铁马衔云出帝京,金戈淬日海东平;罪骨如山孤月白,仁心似水万灯明。

孽山敢负千秋笔,仁帜重扬万世旌;莫道补天乃易事,金瓯补裂仗孤忠。

万历维新走到今天地步,不是运气,而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张居正背后站着官场上想要补天裂的循吏,戚继光的身后,站着十万京营锐卒和十三万水师军兵。

陛下,从不是孤军奋战。

高启愚走的很快,二十二天后,他抵达了长崎总督府,正月里,长崎港的海面上还有一层薄冰,但不影响船只的航行。

水的升温和降温都需要大量的热,越靠近水体,小冰川气候的影响就越小,长崎和釜山,依旧是不冻港,薄冰不影响航行。

总督徐渭丶市舶司市舶使孙弘毅丶长崎都司指挥使李诚立丶市舶司提举太监王朝丶巡按御史罗应和等人到港口迎接了高启愚。

长崎总督府占地一百八十亩,而在总督府外还有三千亩地的官舍,履行总督府的职能,在三千亩官舍之外,则是围二十里有馀的联排大房,这是汉人活动区域,有砖石城墙丶有护城河还有大缓坡以及城墙延伸出不规则的犄角建立的臼炮位。

在城墙外,本来应该是倭人活动的区域,但这些年长崎总督府的倭人在逐渐减少,汉人的疆界已经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九州岛的范围。

倭奴和倭女这些人矿,是倭国重要的矿产之一。

「倭国的局势如何?」高启愚询问着总督徐渭,倭国的近况。

徐渭面色凝重的说道:「对马岛的快速陷落,让倭国上下陷入了恐慌之中,粮荒和粮价飞涨已经成为了倭国头等难题,因为囤粮的人越来越多,倭人都惊恐大明军会继续进攻,囤粮应对就成了所有人的选择。」

「便是在广岛这个滨海城池,已经开始饿死人,抢劫粮行已经爆发了数次,但粮行也没有粮食。」

「织田信长颁布了固守令,打算顽抗到底。」

高启愚惊讶的说道:「他打算,顽抗到底?」

孙克毅解释道:「这也是倭国大名们的共识,忽必烈两次进攻倭国都折戟沉沙,如果主战场发生在倭国本土,他们认为可以倭国获胜。」

「大明需要完全依赖长途跋涉的补给,天高水长,很容易被倭国狙击漫长的补给线,给大明军带来后勤上的困扰。」

「同时,倭国的山城也是他们的信心根本,倭国的山城和朝鲜临时营造的山城完全不同,有些山城,已经修建了数百年,道路曲折,而且防御更加严密,大明赖以破城的火炮受限于运输和后勤,无法在倭国本土发挥威能。」

「而且,倭国大名们认为,大明军进攻不会过于迅猛,大明处于急变之世,各种内部的问题,需要戚继光回去镇守,戚继光离开大明已经两年时间,再不回去,皇帝的权威,会受到挑战。」

这是倭国大名们准备固守的三个原因,天高水长丶主场地利以及京营不能久战。

「额,这些倭人,怎麽如此喜欢以己度人,他们这边喜欢下克上,就觉得陛下也完全依赖于戚继光的个人威信吗?」高启愚愕然,连连摇头说道。

在倭人看来,戚继光离开的时间太久了,三年就是极限,时间再久,大明内部的反贼们,恐怕就会又生出别样的心思来。

这显然是把倭国那套幕府将军和天皇的关系套用在了大明身上。

「不是,倭国很多大名们都觉得,是张居正和戚继光联手架空了陛下,现在的一切决策,都是张居正和戚继光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的。」徐渭面色有些古怪的说道。

这种想法,可不止在倭国,甚至在大明也有很多人如此相信,徐渭和孙克毅,其实也被问到过。

「简直是,胡说八道。」高启愚五味陈杂,脸上写满了一言难尽,和陛下一比,戚继光和张居正都属于极端保守派了!

陛下可是少壮派的头儿!多少少壮派,都嫌朝中那些明公,年纪太大,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瞻前顾后。

第三卷斗争卷可是陛下写的,张居正一直在阻拦。

高启愚从不觉得戚继光离开京师,影响了皇帝的威信,相反,大明京堂百官,都在期盼着戚继光能早点回去。

戚继光在,好歹还能劝劝陛下,不要动不动就想着要掀桌子!桌子在那儿放着好好的,大家都在桌上吃饭,有什麽事儿,好说好商量,一言不合掀桌子算怎麽回事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