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至今琼海浪淘沙,犹听青天拍案巡

侯于赵的马术是李成梁教的,两个人带着近千人,跑到查干湖都没摔一次,这刚到杭州,就摔了。

「感觉就是单纯的意外吧,毕竟辽东的滑和江南的滑,多有不同。」冯保有些不确信的说道:「可以再看看。」

侯于赵在浙江的还田事,推进的比较顺利,目前杭州府丶绍兴府丶宁波府丶台州府四府已经完全完成了还田,田土一百顷以上的豪奢户,将田契交给了衙门,衙门已经按照鱼鳞册丶黄册进行了分田。

除了这四府之外,浙江还有八府需要还田,侯于赵大约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这八府的还田推进。

「苏州府也打算还田。」冯保将苏州知府的奏疏,送到了陛下的面前,作为江右的首府,苏州府打算带头把还田这个事儿办了。

对于地方而言,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陛下这位主儿的性子,大家也都清楚了,弘毅至极,心怀天下,还坚持不懈,错了就改,改了继续推行,从来不为了什麽圣上的颜面,不肯低头认错,导致事情变得更加麻烦。

苏州府评估了下苏州的经济情况,决定还田。

冯保乐呵呵的说道:「苏州知府说的很明白,苏杭苏杭,杭州府完成了还田,农桑产出会有较大的提升,意味着杭州可以养更多的工匠,一两年看不出来,三五年,苏州的商贾全都得跑到杭州去营造工坊去了,毕竟杭州的匠人更多,迟则生变。」

天下的饼就那麽多,杭州多吃一块,直接竞争对手的苏州,就可能会少吃半块。

这苏州府的才子佳人全都跑杭州府了,他苏州拿什麽发展,他苏州知府拿什麽升转?考成法一个下下评,这辈子的仕途就毁了,还被人嗤笑无能。

朱翊钧思前想后,朱批了这本奏疏说道:「那就让苏州府试一试,若是不行,就让应天巡抚李乐丶松江巡抚申时行帮一下,人力物力财力,都可以。」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还田,哪有那麽好做的。」

朱翊钧批了一本奏疏后,看着冯保笑着说道:「你也找个椅子坐旁边。」

「臣不累,还能伺候陛下。」冯保打了个哆嗦,赶忙回答道,若不是陛下不喜欢跪,这会儿他都跪了,陛下这话从正面理解是关心他在御前听差辛苦,从侧面看,分明是觉得他已经没有精力继续做御前大璫了。

在这短短一瞬间,冯保把能想到的事儿,都想了一遍,确信自己没有出什麽差错才是。

「你看你,多心,朕就是看你辛苦。」朱翊钧有些无奈,一看冯保的神情就知道他多想了。

「这个,就这个就好。」冯保左思右想,搬了个四方凳过来,坐到了陛下的身边,整理着陛下批好和要批的奏疏,朱翊钧本来想让他换个椅子,四方凳坐的难受,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作为皇帝,他的威权越来越重,一句话,都让人浮想联翩,他真的没有那麽多的深意。

朱翊钧拿着一本奏疏,笑着说道:「绥远也有个好消息咧,农学博士柯延昌,把去年罗斯国使者送来的紫根草培育成功了,好事一件。」

紫根草,耐寒,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有点水就能活,罗斯国进贡,是优质牧草的一种。

农学博士柯延昌是大明牧草的顶级农学博士,算是和大明皇帝同门师兄弟,就学于大司农徐贞明,柯延昌带着人把榆林荒漠地给种绿了,弄得榆林绿草茵茵。

可以说没有柯延昌,大明找到的那些牧草,恐怕很难形成规模种植;没有柯延昌,就没有现在的定牧和畜牧业,柯延昌还是个兽医,深受当地牧民爱戴。

万历维新的成功,不是朱翊钧一人之力,而是大明上下一心,万夫一力,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陛下,海总宪要致仕了。」冯保将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大明骨鲠本骨,海瑞海刚峰,年纪大了,心力枯竭,筋骨已衰,七十四岁高龄的海瑞,已经无力继续主持都察院之事。

李幼滋在万历十五年致仕,若非一直要寻找合适的人选,海瑞去年就该致仕归隐了。

「加少傅,赐蟒纹冠带,加赐银五百两丶紵丝十表里丶宝钞三万贯丶国窖三十瓮,北大营营造的清勤园赐海总宪。」朱翊钧对海瑞进行了恩赏,他面色复杂有些犹豫的说道:「再恩荫海总宪养子海中适为尚宝司卿。」

海瑞有三个儿子相继夭折,他有一个养子海中适,这个养子不好学,读书不好,但也算是有人继承了海瑞的荣光。

皇帝之所以犹豫了下,是因为海瑞和这个儿子的关系不好,海瑞一生极其清廉,但是这个海中适反而钻到钱眼里去了,仗着海瑞的名声,四处招摇,又是养子,一来二去,父子关系就很僵硬了。

朱翊钧拿起了笔,思索再三写道:「铁面龙图本布身,琼崖栝柏铸精神;碑林铸恶三千字,素衣追赃百万钧。三分南衙清鼎鼐,孤旌北向扫贪鳞。」

「至今琼海浪淘沙,犹听青天拍案巡。」

铁面龙图说的是包拯,都是百姓的父母官;碑林则是海瑞设立在朝阳门外的快活碑林;素衣则是海瑞建立的素衣御史;三分南衙是海瑞在万历十三年随皇帝南巡时候的功绩;扫贪鳞,则是说的海瑞作为大明神剑反腐抓贪。

朱翊钧送给了海瑞一首诗,告诉了海瑞,他的功绩,大明不会忘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