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张诚这次根本没有宣告,格杀勿论是他说的,你既然掏出强弩鸟铳,我拿出九斤火炮、虎蹲炮、平夷铳、燧发铳,非常合理。
他是个宦官,他唯一要做的事儿,就是对陛下负责,他连身后名的问题都不用考虑,只考虑陛下的诉求。
火炮声再次在城中响起的时候,边淮列肆的数千户人家,立刻带着孩子躲在了床底下,瑟瑟发抖的等待着,直观的暴力,总是让人如此的胆战心惊。
林府投降的速度比张诚预想的更快,也就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整个院墙被炸烂之后,林府立刻就投了,当然,九斤火炮出现的时候,这些握着强弩、鸟铳的家丁就已经准备投降,可是张诚下的命令实在是太快了!
“若有抵抗,格杀勿论,里面的人是敌人,不是陛下的臣子,是反贼逆党。”张诚在海防巡检带领军兵进去抓人之前,再次重复了自己的命令。
张诚和申时行都在松江府,在侯于赵的船抵达松江府的时候,申时行不知道如何对待浙江反对还田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张诚也不太知道怎么对付,这些名义上是陛下臣民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
侯于赵则非常难以理解张诚、申时行这些腹地官员的想法,连陛下王命都不遵从,他凭什么说自己是大明人?在辽东,如果和在腹地一样做官,那早就死了好几百次了。
海防巡检带着人进入了林府,不时有燧发铳击发的声音响起。
在林府抵抗失败后,剩下的六百多家,也没有多做抵抗,很快,来自南衙江左江右、浙江、江西、湖广等地这六百多家,尽数被捕,被关押在北城的军营之中。
在张诚带兵进入南京城的第九天,魏国公府宣布解除禁令,大栅栏被拉回了五城兵马司、坊门打开、城门打开、进出往来仍然需要盘查。
而边淮列肆的数千户人家,在禁令解除之后,才恍惚的发现,自己熟悉的人,并没有离开,街坊邻居也都在,而且也没有谁家被劫掠。
很快,南京城里的百姓们,就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知道为何陛下会如此雷霆之怒了。
案子的情况,就被应天巡抚王希元张榜公告,解释的非常详细,在这九天时间里,王希元配合张诚、骆秉良的行动,组织人手,看管案犯、稽查财物、追索凶手、维持城中稳定,书写榜文说明情况、制作海捕令,通缉在逃嫌犯。
王希元觉得南京城可比北京城好管的多。
南衙比北衙富,可北衙的官儿可比南衙大得多,处理那些大员的案子,要小心谨慎,没一个是他这个四品京畿府丞能得罪的!
到了南京,王希元就感觉跟回家了一样,就这个选贡案,王希元觉得其实完全没必要出动海防巡检,应天府衙就把这个活儿给干了。
这案子再难,还有杨巍案、田一儁的案子难吗?杨巍可是大理寺卿,田一儁是礼部右侍郎,这都是实权部门的大臣,造成的影响,要比这些联袂勾结的势要豪右,要恶劣的多。
皇帝也给了王希元密旨,密匣密疏制还在使用,皇帝解释了为何让张诚主持,因为张诚是地头蛇。
大明刚刚经过了一轮重大人事任命,李乐离开了应天去了松江府,申时行离任,王希元任应天巡抚,水师总兵陈璘还在北衙。
考虑到新官上任,皇帝没有给王希元太大的压力。
当张诚把人抓完,就来到了应天巡抚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王希元和稽税院沟通,先让稽税缇骑,开始清查这622家的税务问题,稽税院查税的确是单纯查税,但王希元要的是搞清楚这622家的经济来往,弄清楚他们是不是背后有人。
顺天府丞的位置,难做得很,这都是王希元的办案经验,搞清楚经济来往,从经济来往入手,是最好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往往就可以取得一个极好的开局。
王希元张榜公告中就提到了林烃林府的一些经济往来问题。
比如林府每年都有一笔高达二十万银的未交税收入,来历不明,经过了对账目的仔细核对,最终确定,林府和逆党中的十七家一起,联合贩卖阿片,而且还不是向倭国、泰西贩卖,是向大明腹地贩卖。
可以说江左江右、浙江的阿片,有半数都是来自于林府主持。
比如林府还有一笔未交税的收入,是送往倭国的钢铁火羽,这笔收入一共不足七万银,但在大明入朝抗倭的局面下,这笔银子居然没有断过。
倭国缺少火药的事情,众所周知,如果林府趁着倭国粮价飞涨,贩卖点粮食也就罢了,他卖火药。
而走私到倭国钢铁火羽的势要豪右之家,就有七家之多。
比如,扬州梁府有一笔每年三万到七万银的收入未曾交税,这笔银子,是人牙行的收入,扬州梁氏世代经营扬州瘦马,在万历九年废除了贱奴籍之后,扬州瘦马的生意已经不合法了,梁府选择了出海,把大明女子卖到了南北美洲,甚至是泰西。
一如泰西把金毛番、红毛番卖到大明一样。
王希元张榜公告,是对万民解释,朝廷这次行动的原因,他对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将案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告诉了所有人,这也是公审制度建立之后,王希元在北衙学到的绝活之一。
南京二百三十万丁口直接沸腾了,本来还在埋怨张诚这个阉人胡作非为的南京百姓们、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出离的愤怒了!
自从太祖高皇帝建极南衙之后,南衙再没有过战乱,上一次被逼到人心惶惶,还是嘉靖倭患,大明皇帝有海防巡检带着三寸团龙旗贴防止暴力失控,可倭寇杀人如麻。
大明皇帝入朝抗倭,进攻对马、长门、石见、出云等地,江南很多势要豪右,是非常愿意纳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