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要发挥好封建帝王的局限性

宁波府就更过分了,从上到下,从知府、师爷,到推官、六房,再到各知县,都把自家的子侄安排到了商行里食利,可谓是大快朵颐。

仅仅查到了的账目,就超过了三百万银。

三天的时间还是太少了,按照过往的经验,这次权力寻租的涉案规模,恐怕要奔着千万银的规模去了,甚至更多。

骆秉良擅长梳理账目追查银路,赵梦佑则擅长掘地三尺、瓜蔓连坐,这二位缇帅一出手,再加上缇骑部门的特殊性,就让情况变得一目了然了起来。

朱翊钧看着侯于赵说道:“看来朕还要在浙江,再叨扰侯巡抚月余了,不把案子查清楚,朕这么走了,浙江还田的苦,就白受了,浙江最好的出海口就在宁波,宁波远洋商行却变成了坐地虎,不利于浙江发展。”

“臣荣幸之至。”侯于赵赶忙俯首说道。

朱翊钧在义乌停留了七天左右,离开了义乌,回到了西湖行宫,说是行宫,不过是别苑罢了,回到西湖行宫的那天,天空飘起了如纱如雾的绵绵小雨。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是完全不同的。

北方的雨,落下的时候,往往夹着泥沙,落在哪里,哪里都是泥斑,密密麻麻看起来格外的瘆人,宫里的宦官每次下雨后,都要把皇宫顶部的琉璃瓦擦洗一遍,否则就无法金光熠熠了。

而南方的雨,则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王夭灼坐在藤椅上,手轻轻的伸了出去,触碰到了江南的雨,江南的雨如同新缫的蚕丝般柔顺。

“江南的雨是活的。”王夭灼让雨水顺着指间滑落,满是笑意的看着雨中的西湖。

雨落在琉璃瓦上,化作了阵阵的烟气,沿着飞檐翘角织成了雨幕,笼罩在细雨之中的宫阙,金碧辉煌立刻变成了水墨丹青。

风吹动雨扫过了湖面,万千雨滴如同银针一样,将湖水刺出细密的阵阵涟漪,那些涟漪还未荡到岸边,就被新落的雨滴,撞碎在了湖光之间。

西湖红莲在风雨中摇曳着身姿,花香随着风夹着雨的湿润,飘回来游廊之中。

游廊外的青石板路,泛着蟹壳青的光泽,几个梳双螺髻的小宫女,提着裙裾在细雨中,绣鞋尖,沾的泥浆都带着极浅的荷花花色,分不清楚是落花,还是刺绣。

“烟雨江南,自然是极美的,但是娘子穿的如此单薄,也不怕着凉。”朱翊钧拿了件薄氅披在了王夭灼的身上,看着烟雨江南。

西湖的烟雨,是如烟的细雨,落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是青青的柳色,在青瓦白墙之中摇曳;是亭台楼阁,流淌的诗意绵绵;是断桥上,行人如织的油纸青伞。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盈嘉公主要走了,周姐姐哭的跟个泪人一样,哎。”王夭灼裹了裹身上的大氅,看着如雾般的西湖美景,有些感慨。

盈嘉公主朱轩嫦和驸马都尉殷宗信,已经上疏打算离去了,再不走信风就要变了。

这年月,所有的离别都是生死离别,不知是否可以再见。

忠孝不能两全,盈嘉公主要去赤军山陪丈夫一起戍守,公主和驸马都选择了忠于国事。

赤军山离吕宋极远,殷正茂年纪也大了,年迈的他,膝下无儿无女无孙绕膝,极其孤独。

周德妃自然知道女儿一定会离开,但事到临头,还是舍不得,她这个女儿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她带大的,患难与共,感情甚笃。

“驸马说,还是会回来的。”朱翊钧也宽慰过几句,周德妃又有了身孕,怕影响到了孩子,才强忍住了悲伤。

“哎。”朱翊钧也对着西湖叹了口气,潞王朱翊镠选好了要就藩的地方,响应皇帝开海的号召,准备前往海外就藩,只不过,去的地方很远很远,在大洋彼岸,金山城。

葡萄牙王室有出海的习俗,泰西大航海的发端,是葡萄牙王子航海者唐·阿方索·恩里克,而朱翊镠对金山的兴趣极其浓厚,他主动请缨,前往金山就藩,也省的反贼们把主意打到他身上了。

大洋的彼岸,即便是再过几百年,还是天堑。

朱翊钧倒是赞同,可是宫里的李太后一定不赞同。

李太后对潞王是代偿式的溺爱,大儿子要做皇帝不能宠,而且要十分严厉,李太后就把所有的爱,连带着补偿,全都给了潞王。

李太后明确反对潞王就藩海外,甚至不想让潞王就藩到地方,就一直留在京师。

可是潞王就藩是国事,李太后也无能为力。

大明后宫不能干政,一旦干政,大臣们就会把祖宗成法的殉葬搬出来说事儿,李太后无法影响潞王就藩之事,但李太后确实会非常伤心,如此就藩海外,和死了,又有什么分别。

而且,日后这类的海外就藩,会越来越多,朱翊钧也会把自己几个孩子就藩海外。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两难。”朱翊钧抱着王夭灼,享受着片刻的安宁。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