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万寿圣典普天庆,三军威仪四海安

朱翊钧抓着顾眉生的手,笑着说道:“你哥哥在金池总督府。”

“万历七年,你哥哥到了松江府化名赵有财,在码头上搬过货,做过文书,因为机敏、识文断字,考入了松江海事学堂,成为了舟师,毕业后进了松江水师,后到了吕宋,随石隆侯开拓金池总督府了。”

“你哥哥一直在寻你的踪迹,但始终没找到你。”

顾眉生的日子苦,他哥哥顾怀礼日子也不是很好,他考入松江海事学堂之后,就改回了本名,进了松江水师没多久,居然被当年的债主给找上门了。

官司上门,因为涉及到了军民银钱纠纷,顾怀礼在行伍之间,立刻就变得举步维艰了起来。

当时顾怀礼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离开水师,到民间船上做舟师,要么调往吕宋水师任职。

顾怀礼只能去了吕宋水师,辗转去了金池总督府。

魏国公府找不到的人,缇骑一定找的到,而且因为要入后宫,自然要把一切查清楚。

“他在金池总督府还挺好的,已经娶妻生子,有一儿一女,现在有田一百二十顷,有力役三百四十,马倌十三人,养马五百匹,牛百头,羊千只,大金池有大光明街商铺四个,工坊一个。”朱翊钧说起了顾怀礼的现状。

顾怀礼是金池水师的大舟师,算是总督府数得上的人物。

邓子龙也没亏待他,所有的力役都是分配的俘虏,大金池城拔地而起的时候,还都是一片荒地,大光明街的四个商铺,还是顾怀礼带着人建起来的。

那边缺人缺的厉害,下船就给田二百亩,不是荒田,而是生田,只要种两年就是熟田,开荒有很多的危险,当地夷人也不太友好。

朱翊钧想了想补充说道:“哦,对了,他还在金池,办起了第一座蒙学堂和小学堂,那边读书识字的人,并不是很多。”

顾眉生听闻哥哥居然有如此机遇,也是长松了口气,露出了笑意说道:“知道哥哥安好,妾身就安心了。”

心头一个石头落地,顾眉生立刻变得开朗了起来,眉目变得传神,姿态动人,顾盼生姿。

顾眉生依偎在皇帝怀里,聊起了她经历的几件趣事,她说完忽然抬起头用明亮的眼睛,低声问道:“夫君,如此良辰,莫不是要一直聊天不成?”

再聊一会儿,这一天就要过去了,今天可是皇帝生日!

天雷勾地火,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奈何顾眉生初经人事,不堪攻伐,短短三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连连求饶。怎料,这顾眉生韧性十足,短短一刻钟后,顾眉生体力恢复,主动出击,大战再起,二人一直折腾到了子时,方才罢休。

朱翊钧常年习武,体力极好,顾眉生睡得迷迷糊糊时,朱翊钧已经用了早膳,盥洗之后,换上了戎装,去参加万寿圣节的次日行程,上午是操阅军马,下午是阅舰式。

天公作美,天朗气清,爱下雨的松江府,没有下雨、起雾,扰了皇帝的万寿圣节。

总协戎政大臣戚继光,就是今日大阅的总负责人,陈璘是协理戎政大臣,张居正为总督军务、王崇古为协理,大将军、元辅、次辅、水师将军,为此次大阅的总负责人。

“先生这是第二次做总督军务了吧。”朱翊钧到了行宫承天门楼下,承天门设有御幄,这是今天操阅军马的阅武门。

万历二年起,每年三月都会进行春阅,每年十月都会在天津州,对水师进行阅舰,万历年间张居正一次也没有担任过总督军务,都是兵部尚书担任。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圣明,的确是第二次,上一次是隆庆三年八月。”

张居正在隆庆二年三月以‘祖宗时有大阅礼,乞亲临校阅’为由,请隆庆皇帝操阅军马,隆庆皇帝答应了,隆庆三年八月,举行了隆庆大阅。

本来说好的,天威亲临阅视,振积弱之气,励将士之心,每年八月都要定期进行操阅军马,但后来都没有如期举行,其中的缘由,颇为复杂,有先帝不喜庶务,也有朝廷亏空,更有科道言官反对等等。

“准备下开始吧。”朱翊钧点了点头,他看了眼城门,万历三年时,张居正在北衙承天门,扶了他朱翊钧一把上马,送他去京营操阅军马。

之后,十四年如一日,从不断绝,只要无事,他每日都会去京营。

朱翊钧一步步的走上了承天门,站在了御幄之下,身旁是团龙旗招展,而承天门下,一直到黄浦江大桥,全都是身披铁浑甲的京营锐卒,每个人都是昂首挺胸,站得笔直,站在那里,威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当年朱翊钧习武的时候,他就想,或许、可能、大概、应该,大明真的有那么一天,大明军容耀天威的那一天!

而现在,这一天已经到来。

朱翊钧披全甲,带头盔,站的和军兵一样的笔直,手虚伸而后握拳,掷地有声的说道:“大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受阅一万两千军兵的声音,汇聚在了一起,呼声如雷霆万钧,直冲云霄。

张居正之所以如此执着于万寿圣节,三番两次的提起,其实就是为了大阅宣威这碟醋,包的饺子,其余的目的,不过是捎带手罢了。

观礼的这帮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名士大儒、乡贤缙绅、官僚吏员们,要真切的看得到,皇帝陛下手里,究竟掌控着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只有真的看到,才会在做事的时候,掂量下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代价。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