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体恤万民疾苦,他这个父母官不体恤,这不就是不忠吗?杨俊民的父亲杨博,本就有不忠的风言风语,他这个杨博的儿子,能走到现在,完全是因为王崇古念旧情。
现在连王崇古也走了。
等到出了事,这些士大夫们又会大声怒吼,为什么不早点管管!
“杨府丞,我没有要问责你之意,只是发生在北大营门前,刚好被我撞到,才多问了几句,若是有难处,你就和王希元一样,去请陛下决断就是。”戚继光看杨俊民的样子,没有继续问责。
杨俊民也很难,这一点戚继光还是很清楚的。
大医官庞宪很快就问清楚了缘由,大碗凉茶,如果是刚熬出来,那自然不会坏,但这种高糖,加上天气转暖,一过夜,就会滋生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微生物来,再饮用,就会坏事。
昨天京师下了点小雨,气温不高,熬了一大锅大碗凉茶的数名走卒贩夫没卖完,第二天就接着卖了,然后这傍晚时分,就撂倒了这么多人。
“不对,不对,不对!杨府丞,你问问这些摊主,这隔夜凉茶,别的摊都没问题,怎么就他们这三个摊位有问题?问问他们究竟加了什么!”庞宪诊治了几例病患后,立刻察觉到了不太对,他没敢用药。
病患全都出自三个小贩摊位,他们没说实话。
单纯腹泻,倒是好办,发现的及时,北大营的军医倌来的很快,但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吃坏了肚子那么简单。
隔夜大碗凉茶,也不是一个商贩在卖,这三个小贩,肯定往里面加了点别的东西!
很快,衙役们就问清楚了这些小贩们的独门秘籍,夹竹桃,这种自唐朝传入中国的观赏物,加入叶片熬煮,风味独特,具体而言,会很苦,但一些人喝完觉得力气足。
这三个小贩,还专门弄了个药包,熬煮完后,取出叶片,怕被人发现他们的秘方。
“这东西堕胎用的,也敢乱用!”庞宪一听,就知道,来大活了!
夹竹桃有大毒,叶片的确有强心之功效,但用量绝对不可过多,否则就是眼下这个症状,腹绞痛、腹泻。
庞宪一直忙活了三天两夜,熬到眼睛通红,但最终还是有三名病患,没能活下来。
这三人都是有些基础病在身上,再加上发现的时间晚,尤其是三个商贩没有说实话,催吐、导泻,已经毫无作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患撒手人寰。
庞宪拖着极其疲惫的身体,跟着杨俊民一起入通和宫,奏闻了详情。
“杨府丞,朕知道你难,但该稽查还是要稽查,尤其是凉食、凉饮之物,这马上就要夏天了,凉食凉饮最容易出事,那些儒生喋喋不休之言,不必在意。”朱翊钧首先对杨俊民进行了惩罚,罚俸半年。
这不是顺天府衙不作为,京师三百五十万众,衙役三千五百人,处置起来,的确是有些力有未逮,这次的事情,算是百密一疏。
“臣遵旨。”杨俊民再拜,站起身来时,甚至有点头晕目眩,他忙了三天没合眼,终于把京师里里外外梳理了一遍。
尤其是让校尉,反复告诫走卒贩夫,不要想当然,耍小聪明,往里面添不该添的东西。
“这案子,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见是斩立决,这三个商贩不符合过失杀人中,初无害人之心,偶致杀伤,属于故意杀人。”朱翊钧询问杨俊民对于案犯的处置意见。
三个商贩加夹竹桃害了三条人命,大明律对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有着非常明确的界限。
《大明律·刑律·人命》:若市廛铺户所卖饮食有毒,致人死亡者,以故杀伤论。
“陛下,案犯若非为了隐瞒秘方,不肯说明,也不至于害了人命,臣以为刑部、大理寺所言甚善。”杨俊民认为刑部、大理寺的判罚有理有据。
这里面有个十分关键的细节,那就是三个商贩在案发、大医官到场后,依旧为了隐瞒秘方,没有说实话,导致错过了最佳救助时间,这是判断为故意杀人的原因。
也就是庞宪医术了得,催吐、导泻、补液,要不然死的绝不止三个。
“此案和成化年间的毒饼案如出一辙。”杨俊民说起了旧事。
成化十年,糕点铺王三强,在售卖的蜂蜜糖饼中掺入了大量的乌头粉,主要是为了金黄酥脆,也是为了更长久保存,三日,十七人中毒而亡,二百余人重病卧床。
主犯王三强被凌迟处死,家人全部流放,甚至连十家邻铺商贩,也被连坐,原因是未曾检举揭发。
顺天府巡检、五城兵马司校尉等数十名官吏,以渎职查办,流放辽东充军,这就是完全的无妄之灾。
成化毒饼案和万历毒茶案,几乎是一模一样,但因为庞宪医术更好些,才没有造成更多死亡,案子的影响小了很多,故此家人不必流放,邻铺也不用被连坐。
“那就查补清楚,等待秋后问斩吧。”朱翊钧斟酌了一番,认可了各法司意见。
皇帝话锋一转说道:“要避免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五城兵马司增设验食官,定期抽检摊贩、集市食材;对蜂蜜、糖浆、茶汤等易掺假物料实行官验烙印,定期核查。”
“将此案刊登邸报,引以为戒,尤其是百万丁口以上的大都会,定要从案例中吸取教训。”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程,大明人口在快速且高速集中,大都会的城市管理,就成了大明发展路上的一道难题。
健康与卫生,也是大都会管理中的难题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