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道教尤太教

昆汀惊叫:「路,再来一次,我没有看清。」

哈维:。。。

路宽:。。。

「你是古蛇撒旦!」

哈维惊呼着起身,不可置信地看着人畜无害的中国青年导演。

或者是道士。

路老板施施然站起身,潇洒地点上一支烟。

「哈维,在电影节颁奖结束前,我不会同你谈《爆裂鼓手》的海外版权。」

「但我觉得你可以先准备好钞票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渺渺一缕烟气飘过,像是昭示着东方古国的神秘宗教,杳然消逝在哈维的眼前。

当路大师用古华夏深厚的宗教底蕴对着犹太白皮猪一顿输出的时候,路太郎正烦闷地在房间和王小磊喝着酒。

「小王总,我是真的不理解。」

王小磊默默地瞥了他一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了事情受了打击就知道抱怨。

「凭什幺巩莉和北野武这些人都能去给他站台,还有那个昆汀,无耻的好莱坞色情狂!」

没办法,《寻枪》是华艺出品,他自己对路宽倒没这幺大的恶感,只是利益所在,不得不针对一番。

《寻枪》内地票房盈利700万,对于资方已经算很不错,但是海外版权也是一笔肥肉,不得不吃。

有人会问,《寻枪》进入的是「逆流而上」单元,《鼓手》是主竞赛单元,这也存在竞争关系吗?

当然是存在的。

在2002年,特别是《英雄》代表的华语商业片还没有彻底打响名头的2002年,国内电影在海外的版权销售是非常困难的。

1993年以后,国家规定各个电影制片厂可以自行和海外代理商交易版权。

霍建启的《那山、那人、那狗》就是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卖给日本代理商深泽一夫的。

这部电影在小日子长期上映,有四五亿日元的票房收入,而当初卖出价不过七八万美元。

诸如此类的吃亏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国内艺术片谋求海外电影节参展和卖片成了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外国片商买手来说,他们手中的亚洲甚至华语片名额都是有限的。

现在《爆裂鼓手》势头如此之猛,俨然在国内外的热度直追《寻枪》,这对华艺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王小磊笑道:「老陆,别急,他路宽是有些才华,但是国外电影节参展还是头一次,很多东西我看他不一定知道。」

陆钏仿佛抓住了根救命稻草:「小王总,你的意思是?」

「他现在场刊评分不高,我已经让国内几家媒体宣传这事了。」

「另外,今天广场上有一个热闹可看,我看倒是可以做做文章。」

陆钏眼前一亮:「你是说『还我钱来』?」

「哈哈,没错。」

「他路宽是第一次来电影节,之前海报位置被占了都后知后觉,我看这件事多半也不清楚。」

威尼斯电影节有个不成文的小传统:一个叫做「还我钱来」的观众自发抗议运动,今年已经第五年了。

最初是由义大利知名的电影网站Romaone.it在影展主会场casino外架起的十个大看板。

鼓励自认为受了欺骗的观众用最恶毒的语言在上面写下感想,怒喷自己讨厌的电影。

网站会在每天展映结束前选出三部当日最烂,并发给投稿观众相当于票价20欧的奖金。

陆钏有些羞赧道:「小王总,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