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下午和张纯如一起把资料拿去整理复制,又听她讲了很多写《钱学森传》、《金陵大屠杀》等书时的经历。
又感动又向往。
如果可以,她好想自己去演张纯如,只是她也知道现在自己的演技远远不够。
想了想她还是鼓起勇气:「路。。。路宽,你觉得我行吗,能演张纯如姐姐吗?」
旋即又忙不迭道:「我不要片酬,我只想尽一份力。」
「你?」
路宽疑惑地侧身看着她,倒是没有矢口打击她。
他暂停了电影,把办公室的灯打开,仔细观察着她的面容。
「咦?」
路老板又翻开桌上的《金陵大屠杀》,抽出著作里的一张照片。
刘伊妃知道他是在比照自己和张纯如姐姐的相似度,自信地扬起脸来给他观察。
「下午我妈妈看了纯如姐姐年轻时的照片,也说我们有些像呢!」
其实后世也有一部描述张纯如女士着书经历的纪录片,叫《张纯如-金陵大屠杀》。
但因为是霉国导演和华裔演员参演,没有根植于本土进行创作,又怎幺能够拍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呢?
路老板细细对比着刘伊妃的面相,考虑影片拍摄时候两人的年龄差距。
1994年,张纯如女士在史丹福大学的一次大屠杀遇难者会议上,亲眼看到了那些毫无掩饰的黑白图像。
她大受震撼,开始着手准备这本著作的资料收集,时年26岁。
电影如果想在2007年12月13号上映,考虑到后期制作的时间,最迟最迟也要5、6月份开拍。
按照路宽的拍摄速度,真正花在拍摄上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是这一类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过审需要的流程很长。
那一年刘伊妃也就堪堪二十岁。
化一化妆倒是能抹平年龄上的差距。
但是其他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就太多了,比如她的能力能否胜任?
「你很想演?」
「嗯!」
路宽表情有些严肃:「在所有电影角色里,名人传记的角色演绎是最难的。」
「因为他们是名人,有无数人研究过他们,无数熟悉角色的观众,你一言一行的出入,都会成为观众抨击的槽点。」
他给刘伊妃举例。
「1958年,国内的赵丹老师接拍传记电影《林则徐》,他非常惶恐,担心自己演不好这个民族英雄。」
「于是在开拍前半年,他就穿上了戏服,找到几位京剧演员学习清朝官员的行为举止,做到了吃饭必撸袖子,坐下必坐正,走路不碎步。」
「他准备了几套戏服,就这幺一直穿了几个月,平时日常生活里都没有脱下来。」
「导演对他说,你演这个角色最重要的是要把林则徐如炬的目光演绎出来,他每天回家就让女儿赵青拿着手电筒对着自己照,差点把眼睛弄出毛病来。」
路宽坐在她身边:「拍这样的电影,不付出一切去准备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你这样还处于成长期的演员,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更多。」
刘伊妃倔强:「我什幺苦都可以吃,为了拍摄准备多久都行,你不是说要跳出舒适圈才能成长吗,我觉得这个角色是一个机会。」
「而且这件事本身也非常有意义。」
路宽正色道:「你现在就快成一线女星了,只要《异域》不出差错,毫无疑问在内娱能站到金字塔顶端。」
「到时候你拍电视剧起步都是20万一集的片酬,GG代言一年五、六百万,拍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国内女演员除了张紫怡和巩莉等寥寥数人就是你。」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如果你要演这个角色,起码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去准备,放弃其他所有工作。」
「你要阅读她的著作和笔记、日记,你要找她的父母、儿女了解她的生活习惯,你要花一段时间同她生活在一起,模仿她、观察她。」
「你甚至要把她实际跑过的地方都跑一遍,像她一样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段历史。」
「娱乐圈的女明星,不要说消失大半年了,就是消失几个月都会人气遇冷。」
「你如果要演这个角色,即使你能力足够,也要放弃很多,比如地位、比如金钱。」
「而且这种题材的电影注定了票房不会很高,你也不会从这上面获得太多收益。」
路老板神色凝重地转向她:「听完这些,你还想演吗?」
「我要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