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香江之夜,怒怼鸽子

幸好这一次托了她在内地的人脉赵苯山,总算是堪堪解决了这件事。

晚宴正式开始,贸发局的陈嘉仪致辞:

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截止今年5月,香江的电影立项数量相较去年增长了60%,我们都相信2004年将会是香江电影触底反弹和全面复苏的一年。。。

路老板没有闲心听她在台上白话,毕竟挂逼连香江影坛最后惨澹的大结局都看过了。

他跟身边的张一谋攀谈起来。

「我听张紫怡说,《十面埋伏》已经组织过推介会了吧?情况怎幺样?」

提到这话题老谋子兵马俑一样的脸上笑容绽放:「是的,卫平说情况还不错,目前北美发行权卖给了索尼,1.15亿。」

「还有日子和韩国的在谈,都交给卫平了,呵呵。」

《十面埋伏》和《英雄》,包括后来饱受恶评的《功夫之王》类似。

这样题材的电影在海外一向比较受到热捧,但在更熟悉本国文化的内地,观众口碑都不会太好。

路宽点点头,也为他感到高兴,总算是没被张紫怡给坑死。

如果说魂穿回到21世纪初,国内有哪些导演的人品值得他以诚相交。

并且能从后者的电影里获得一些灵感、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老谋子等寥寥几人了。

二人同属北电系,和田壮壮、张惠军都关系密切,老谋子也没什幺根正苗红的背景,相对而言能够以更加谦逊的低姿态待人。

去年因为《手机》举报事件,华艺撺掇京圈大嘴对路老板或明或暗地贬斥,老谋子也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鼓励支持。

一直到后世诸多年轻导演声名鹊起,论艺术性的奖项和商业性的票房,能拿出来撑门面的还只有他。

在大是大非上,其人也没有逾矩之处。

酒会沿用西方派对的形式,香江、内地的电影人以及亚洲、欧洲范围内的电影公司都前来捧场,不少佳片被当场购得。

北美片商最感兴趣的要属尔冬升的《旺角黑夜》和彭氏兄弟的《见鬼》。

其实香江电影在黄金时期不仅是对整个亚洲地区造成了文化辐射,不少类型片也成功地输出到过大洋彼岸。

这种文化输出的形式很多情况下在于改编权的购买。

比如跟小李子关系很好的马丁斯科塞斯,今年就买了《无间道》的改编权,后来还靠着它拿了奥斯卡。

再比如这部《见鬼》,后世也是被汤姆克鲁斯买下,他自己作为制片人选聘导演执导。

2004年年中,整体香江电影的「复苏」给了港岛电影人很大的信心提振。

徐可和路宽、张一谋等内地导演在一起叙话。

「路导,我看过你在内地座谈会上对商业片或者类型片,以及艺术片的解读,说得太好了。」

张一谋笑道:「小路导演舌战群儒嘛,总之我们作为观众听得是很过瘾的。」

老谋子是用行动来展现融入市场决心的第五代导演,也许后世风评中对他的部分作品,诸如《满江红》等会有微辞。

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能积极拥抱市场,改旗易帜去进行商业片的探索,是冒着学界和评论界的很大舆论压力的。

因此他对第六代的某些观点是不能认同的。

其本人的电影虽然也曾有展现落后面貌的情节,但跟管娄贾王的某些电影比起来,底线高太多。

当年他带着《一个都不能少》去坎城,电影中有老师魏敏芝带着学生升国旗的镜头。

电影节官方据此称是自我美化,是替正府的宣传,建议他换片。

张一谋直接给坎城官方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决裂信,表达对于白人评委的歧视和傲慢的不满。

路老板谦虚道:「适逢其会罢了,我们都是从业人员,蛋糕越大,我们吃的就越多。」

「这蛋糕需要从观众到导演、投资人、演员等所有人来一起做,有些艺术片导演的思路太狭隘,需要略作提醒。」

徐可点头:「哪个导演不想探索艺术啊?哪个导演不想开宗立派,入选《视与听》啊?」

「但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投资人和观众,不能搞得观众都懒得进影院,那就糟糕了。」

张一谋笑道:「现在香江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在积极北上,拥抱内地市场,如果融合、配合得好,对于行业是好事。」

香江电影是类型片的天下,诞生过很多黄金题材和类型,警匪片、恐怖片、僵尸片等等。

路宽点了点坐在一边恬淡如菊、安静地听着几位导演论道的刘伊妃。

「别的不提,就说小刘这样的内地演员吧。」

「一直以来内地演员在片酬、待遇上是要低于港台演员的,但是华裔演员到了好莱坞,又肯定要低于北美本土的演员。」

「除了实力强弱之外,这里面还有一个类型片发展阶段的差距在。」

「成龙在《环游世界80天》里的片酬应该已经进入2000万美元俱乐部,他是类型片培养出来的巨星。」

「还有李莲杰,而内地为数不多能够有些票房号召力的葛尤是喜剧片捧出来的,张紫怡是动作片捧出来的。」

「无论是喜剧片还是动作片、警匪片、爱情片,这种专业化、类型化的电影市场才应该是常态,是大头,艺术片只能作为少部分艺术家的电影探索存在。」

吴雨森突然也端着酒杯走过来,微胖的体型有些摇摆。

「刚刚无意间听到路导的大论,真是精彩啊。」

徐可笑道:「几位,不用我再介绍吧?」

张一谋和路宽都客气地跟他握手。

吴雨森姿态拿得很足:「内地电影现在还是比较落后的,缺乏整体的电影工业体系和精细化分工,这一点落后香江电影很多年。」

「我同意一谋导演刚刚讲的,香江电影北上,是有利于整体华语电影的进步的。」

这话说得乍听没什幺问题,此时内地电影市场的落后是实情。

但老谋子表达的是双方的互惠互利,而不是你香江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打着技术扶贫的旗号来内地予取予求,高高在上。

别人也许现在还不清楚,但路老板是知道这位吴鸽子那些令人作呕的论调的。

路宽顺着他的话往下讲:「香江电影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工业体系成熟,在电影融资、品牌推广、财务制度方面都有优势,确实值得内地电影人学习。」

吴雨森心道你还算识相,没想到他还有下文。

「但是。」

「香江电影的不足之处也很多。」

吴雨森笑道:「还想请教?」

「太多了,比如说历史方面,香江电影拍摄历史片在服装造型、语言风格设计、道具置物习惯上都有欠缺,但这是内地的优势。」

别的不提,就提后世这位吴鸽子自己标榜的还原历史原貌的《赤壁》。

例如电影中士兵使用戟勾脚踝的场景与历史不符,戟在古代是用来勾头的,而不是用来钩脚的。

此外,电影中士兵在战斗中使用长戟和长枪,这在历史上是不合理的。

因为长兵器的使用适用于阵法的外围,一旦两军接近,短兵器才最有威力。

更不要提他在《赤壁》中类似戏说历史的恶心风格,什幺萌萌你站起来。

吴雨森本就对内地电影人心存轻视,更兼刚刚和梁超伟的「同仇敌忾」,此时面对路宽的质疑很是不悦。

「我倒不是很认同路导演的这些观点,香江电影业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比内地要发达得多,我想内地电影人还是应该谦虚一些吧?」

这话说得不大客气,周围的刘得华、梁超伟、张漫玉等男女明星都打眼瞅过来。

看着徐可等人略有些尴尬的面色,吴雨森也许是觉得自己言辞稍有些锋利了,又往回找补。

「当然,两地还是要团结,就像在好莱坞,就连不同国籍的电影人都是很团结的,大家精益求精地去做项目,氛围非常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