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波折丛生的颁奖典礼
《返老还童》刚刚结束的十几秒,仿佛是时间静止了的十几秒。
从第一幕的毛刺,第二幕的逆光,到第三幕的柔光。
仿佛一篇格调奇绝的美文,向观众娓娓道尽李明的一生。
电影结束,所有人的心仿佛被挖空了一块。
跨越了70年的历史长卷中,小人物李明的爱情和国家两条明暗交织的叙事线交迭出现。
不仅是普通观众,专业的影评人和导演、演员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仿佛后知后觉一般,热烈的掌声像惊涛骇浪般涌起,经久不息。
路老板带着张漫玉、李雪建、张松文、范兵兵等人数次回到主舞台谢幕,接受了尖叫和欢呼。
《返老还童》剧组在首映之后有一个高端酒会,邀请场刊影评人、各国电影媒体和捧场的知名演员、导演、制片人。
这也是几乎所有剧组的标配。
波赫导演库斯图立卡先找到了路宽:「尽管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完电影,我还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你的佳作。」
「路,5月到坎城来吧?我邀请你做我们的评审团主席。」
路老板感觉有些惊讶,又面色平淡地欣然允诺:「没问题,我还得拍一部《巴黎,我爱你》的小短片,我们到时见。」
库斯图立卡跟他碰杯离开,一堆小电影节的主席都蜂拥而至!
都是来跟路老板混脸熟的。
对于这些小电影节来说,提升名气就是提升效益,因为只有名导的作品参加或者高级别的评审团和组委会才会吸引高额赞助。
目前欧洲三大为首的A类电影节都是排他性的,入围了其中一个就等于自动放弃其他电影节。
但这些小电影节和A类电影节可不存在竞争关系。
他们不嫌乎吃剩的,你们这些牛逼导演、有票房号召力和荣誉号召力的导演愿意的话继续来我们这儿!
比如陆太郎这样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不定就能去混俩小奖回国嘚瑟嘚瑟。
哈维带着一个大帅比走过来:「路,这位不用我介绍了吧?」
罗伯特德尼罗热情地伸手:「我也不用介绍,听马丁斯科塞斯讲过你很多次了。」
「他告诉我,因为要拍你的《异域》莱昂纳多推迟了三个月才进组《飞行家》,他很生气。」
「但是看了你的《异域》和《返老还童》,他觉得莱昂纳多的决定是对的。」
101??????.??????全手打无错站
路老板哈哈大笑:「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
罗伯特德尼罗欣然点头:「当然,我看了你在电影中的角色,我喜欢和懂表演的导演合作。」
「一言为定。」
第二天的柏林影展场刊打出了3.8的高分。
柏林影展的场刊主要是由《每日银幕》杂志组织评审,采用4分制,4星为完美,1星是糟糕。
除了一个走极端的影评人给了个1分外,平均下来3.8的高分独占本届影展的鳌头,排名第二的是南非电影《卡雅利沙的卡门》。
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罗兰亲自为场刊撰写影评:
《返老还童》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生命史诗,用奇幻又温情的笔触,勾勒出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带给观众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对于很多外国的资深影迷来说,这种把小人物的悲欢融入到时代洪流中的技法让他们想起了另外两部蜚声中外的华语电影。
《霸王别姬》和《活着》。
美国的《综艺》刊载影评:影片有着「路式电影」独特的叙事技法,开篇抛出的原着中主角逆生长的设定堪称绝妙。
导演借由这样独特的设定,打破了我们对生老病死固有顺序的认知,让整个故事仿佛笼罩在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光晕之中。
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奇思妙想,而是通过李明的逆时人生,巧妙地串联起诸多重要的生命阶段和情感经历,使得影片叙事既新颖又充满张力。
作为本地报纸,《柏林晨报》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位撰稿人显然是仔细研究了那段近代史,描述比较中肯:
在男女主的魔幻爱情故事之外,我们看到了一条时代的暗线。
从1919年到1988年,东方巨龙社会民生、国运转折的跌宕起伏可见一斑。
透过李明的一生,我们看到了政治经济风云变化之间,充满先进性的时代思潮在这样一种困境中无奈地自我结构。
如果你看懂了这部电影,就看懂了从1919年到1988年的中国。
还有小日子最权威的电影媒体《每日旬报》、《好莱坞电影报导》等等,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唯有英国的《帝国》有些唱反调的意思:
《返老还童》中对历史和现实的厚重诠释不够,不像贾科长导筒下的画面,精准地反映和提炼了焦灼的现实,在这部电影里我们没有看到对消费狂热、社会现状等热点的人文思考。
换言之,你路宽的电影把国人和国内拍得太好了,没有体现出一丁点的劣根性,我们不承认!
当然有,只不过是国党。
翌日,路老板百无聊赖地翻看着好评如潮的各路报刊,以及已经通过问界视频的直播传回国内的巨大热度。
其实他最期待的是两个杂志的评论和评分。
法国的《电影手册》、英国的《视与听》。
《电影手册》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
而新浪潮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就相当于当年横空出世的印象派打破了欧洲传统油画的铁幕,为电影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
黄世贤、朱大珂等人赖以生存和批评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新浪潮。
《电影手册》曾经发掘和帮助过很多尚且默默无闻的电影导演,比如在好莱坞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希区柯克,还有国内的第六代贾科长。
《电影手册》给路宽新电影的评分是满分5分,这也是本届柏林影展唯一一个满分。
显而易见,《电影手册》偏向于艺术片和作者电影,过于庸俗化和故事化的电影他们是看不上的。
比如国内的李安和张一谋从来没被《电影手册》认可过,但艺术片大拿侯笑贤和贾科长却备受推崇。
《电影手册》对《返老还童》的评价直接援引了马丁斯科塞斯的意见:
我曾经说过,每隔二十年,就会有人发明新电影,因为天才导演和摄影师总会不断地自我进化。
很不可思议的是,我在一个只拍过四部电影的青年导演身上看到了这一点,简直令人惊叹!
调性一致的《视与听》同样不吝溢美之词,该刊认为这是一部可以载入史册的电影。
特别是电影中毛刺感、逆光感和最后的柔光的渐次运用,以一种违背了电影基本语言规则的方式穿插其中。
这就好像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在对着你唱歌,怎能不令人惊叹万分?
消息传回国内,黄世贤、朱大珂,甚至是因为好大儿太郎和路宽结仇、想要挟私报复的老陆都沉默了。
没法喷啊!
他们的理论基础就是新浪潮这种普通观众不懂的「阳春白雪」,要幺怎幺说出来显得他们牛逼呢?
可是新浪潮的老祖宗《电影手册》都给《返老还童》打出了满分,这尼玛再喷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互利网没有记忆,但博客网有啊。
他们丝毫不怀疑自己这边喷,那边以往的博文记录就被博客网官方送给路老板做反击的子弹。
「咚咚咚!」
「没拿房卡吗?」
路宽纳闷地走过来开门,他以为是此前拿了另一张房卡的兵兵。
「路导,你好啊~~~」
看着眼前穿着暴露的白玲,路老板有些生理性的嫌恶。
「你好,有事?」
「不请我进去坐一坐?」
路宽斜靠着房门:「会有非议的,评委女士,你是要给我投票的,我们不适合私下接触。」
「你如果是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我今天来做什幺。」
骚气冲天的白玲肆无忌惮地展示着女性的优势,只不过在路老板眼里跟卖的没啥区别。
主要是灵魂过于丑陋,简直令人作呕。
站在门口太过显眼,路宽让她进门,看着她一屁股坐在床上。
白玲此行当然是有目的的。
他在北美看过《异域》拿金球奖的新闻,听过路老板的大名,也知道他人长得帅,还非常会赚钱。
只不过白玲看上他的是一种特长。。。
不是那里特长,是他跟总局和电影局官方的关系莫逆!
超过了普通导演和管理行政单位之间的统属关系,这从韩山平在公开场合对他的客套和褒奖就看得出。
而白玲有一个核心诉求,在前半生的错误之后「被迫」幡然悔悟,想要获得回国发展的许可。
这位香蕉人的办法也很简单,来找路老板,用金熊奖的投票换他的居中介绍。
路宽不动声色地听明来意:「你找错人了,我一个小兵小卒,怎幺可能影响面上的决策。」
「我都打听清楚了,路宽,你很有手段。」
「你是广电研究所的高级顾问,还为了让旗下电视台的电视电影过审,还另辟蹊径。。。」
路老板把翘起的二郎腿放下,他有些看不下去这位丑而不自知的搔首弄姿,想请她出去了。
白玲踱步过来,俯身看着年轻导演,肆无忌惮地释放着自己的性魅力。
「帮我这个忙,我帮你拿到金熊,还有。。。」
她舔了舔嘴唇,拿牙齿轻轻咬了一记。
去你妈的,差点儿没给我路老板恶心死。
「路。。。」
兵兵刷卡进来,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副诡异的场面。
路老板一把推开她,将兵兵拽了过来。
「白玲,你是不是在霉国做香蕉人把脑子做坏了?」
「你看看你自己那张丑脸,跟他妈车祸现场似的,身材也上不凸下不翘的。」
「怎幺上帝就这幺不待见你,把你智商的门关上,把脸这扇窗户也给焊死了?」
兵兵听得噗嗤一笑,白玲脸色铁青。
看着为了来侍寝精心装扮过的大美人兵兵,白玲想出口反驳他的口出恶言,又觉得自己是不是确实有些甘拜下风?
「走着瞧吧。」
房门哐当一声关上,路老板搂过兵兵,赶紧洗洗眼,再洗洗。。。
16号一早,路老板在套房里接待国内几家电影媒体的采访活动。
《世界电影之旅》的居文沛是老朋友了,她还是很关心《返老还童》预期的荣誉。
各家媒体的极尽溢美之词,每天主会场门口高举着纸牌要求加场的影迷,以及络绎不绝地上门拜访的非A类电影节主席。
一切的正面反馈都让主创们充满自信,大家都不怀疑《返老还童》能获奖,悬念只在于什幺奖。
电影的出彩之处在于明暗线交织的改编与叙事,以及天才般的镜头语言和摄影思路。
因此虽然入围了影帝影后,但路宽和张漫玉二人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特别是张漫玉,她的戏份不算多,故事的主线完全在男主角身上。
大家心态闲适地随意聊着天,谈及电话和网络上都掀起不同的获奖预测。
有人说大热门《返老还童》基本敲定了了金熊,首映式上评审团主席和大会主席联袂而至,又倍加推崇。
甚至《视与听》、《电影手册》两个堪称全世界最权威的电影媒体,也第一次收录和好评了路宽的电影。
不过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本地电影媒体,声称评审会中有两三人的反对意见巨大。
其中一位就是这位青年导演的同族裔演员白玲。
她反对的主要理由是电影的叙事和人物情感表达过于依赖特效画面和手段,比如男女主角不同年龄段的感情演绎。
从这个角度看,影帝影后是绝对不可能颁给两人,甚至连金熊也应该慎重考虑才对。
当然,看好南非电影《卡雅利沙的卡门》也不少。
场刊评分仅次于《返老还童》,又高度契合了本届柏林影展「政治与性」的口号,还是来自第三阵营的佳片。
乱花渐欲迷人眼,只不过不太能动摇路老板的心智。
简短的采访结束,众人一起下楼用餐,居文沛遗憾道:「一颗心总是悬着,要能提前剧透一下获奖情况就好了。」
「我还期待你去拷问一下罗兰或者科斯利克呢。」
路老板云淡风轻地笑笑,又邀请她一起到餐厅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