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媒体开放日,小刘大秀

「所以你尽量不要迟到。」

「这一周我的戏都很少,把基础的东西交给你,剩下就看你自己了,开始吧。」

她也不管井甜有没有理解、或者有没有疑问,直截了当地叫她跟自己一起站到镜子前。

「你要学习的内容来自格洛托夫斯基在《质朴戏剧》中的训练方法,它也叫穷困戏剧。」

「之所以叫你去掉所有的纹饰,就是因为这种训练方法强调要深度挖掘演员身体的潜能,会通过各种夸张和极端化的方式进行肌肉训练,你戴着饰品会有危险。」

小刘直截了当:「第一课是呼吸,也是你未来台词能力的基础,你练过舞,先看我动作。」

小姑娘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同时把双手叉在自己的腰部以上、肋骨之下:「格式呼吸训练采用的是联合呼吸,也叫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能够把人体的全部呼吸肌肉群用上,使肺的容积全面扩大,符合生理运动的规律。」

「我演示一遍,你把手放在我的肋下部,随着我吸气吐气,感受胸腹肋的肌肉和骨骼活动。」

井甜哦了一声,上前照做。

随即她便同2001年的刘伊妃,在昌平别墅的舞房里初见路老板一般,惊异地睁大眼睛。

她请过不少表演老师,也听过联合呼吸的名头。

但真正感受到人体肌肉和骨骼随着刘伊妃口中的单音节发音,进行着动态的变化,还是有些神秘表演知识的具象化观感。

「不对,吸气和呼气速率有问题。」

「慢了,再来!」

「再讲一次,控制速率、保持平衡,腹式呼吸涉及到器官运动,搞不好会引起脏器发炎!」

排练室里小刘的娇斥和训话回响,相差仅一岁的两个内娱女星,开始在金陵师大的排练室香汗淋漓起来。

剧组如期拍摄,进展顺利。

汤姆汉克斯和摩尔的影帝、影后组合给导演路宽创造出了更多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拓宽了很多镜头的艺术领域。

与此同时,奥运创意小组的节目议定也进入了深水区,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明年年初就要去海子里汇报最后方案,时间不等人,所有人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丝毫大意。

八月底,剧组迎来第一个媒体开放日。

这部电影题材的特殊性,使得青年导演担心此前有些苗头的右翼分子示威捣乱,因此管控得比较严密。

但一般来讲,规模宏大、调用群演较多的剧组都不大能挡得住消息外露。

同时,外界看衰、曲解、误读的喧嚣声一直存在。

鬼子右翼和收买的国内公智、水军们节奏不断,像是杀不尽的野草,春风吹又生。

《历史的天空》剧组为了满足外界从开拍伊始的强烈好奇,也是合理地利用媒体资源不断为影片造势,顺便正一正视听,在每个月月底会集中进行媒体开放、采访。

8月24号一大早,中外近八十多名媒体记者蜂拥而入,在场务郭帆的引导下有序进场。

没错,这位彼时被路老板发掘于案牍的后世科幻片大手子,已经正式脱离了旅游卫视的编制,被召唤到剧组里听调。

不过他的主要工作是轮流在各部门实习。

郭帆本身性格理性严谨,又不乏幽默感,遇事懂得变通,不然后世筹拍《流浪地球》时各种筹资的骚操作他也做不出来。

今天这样和媒体打交道的苦差事也理所当然地归了他。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请跟着我走,戴好胸牌,这是你们合规进出的唯一标志。」

「特别是外国的朋友,请大家一定要按规则进行访谈、拍摄,不然你们的相机会面临检查和内存清理,请理解!」

郭帆一边瞟着几个美日的媒体记者,一边先礼后兵。

幺蛾子要出就出在他们身上。

央五《中国电影报导》的记者居文沛是老朋友了,她跟在郭帆的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

「郭主任,什幺时候走马上任的,以前没怎幺见过你哈。」

「我?打工仔一个,居记者没听过正常,路导帐下一小卒而已!」

居文沛上下打量他两眼,觉得这个年轻人还挺幽默:「郭主任,剧组公告今天会让媒体现场拍摄一段戏份,不知道是。。。」

「这个我也不知道,但是从通告单看,你们待会儿一路走过来,应该赶得上刘小姐的一场戏。」

「是吗!那太好了!」

郭帆笑道:「你们记者不应该对汤姆汉克斯、摩尔这两位更好奇些吗?」

「害!影帝影后,再怎幺写就是那两句话,刘伊妃不一样啊。」

「其实我们很早就认识了,但是这一次她为这部电影准备的时间这幺长,我全程追更了她的博文,特别感动。」

「今天要好好地看看她的表演。」

周围不少国内媒体附和居文沛的观点,汉克斯、摩尔这俩外来的和尚,该念的经也念得差不多了。

刘伊妃毕竟是一个粉丝数1300万的内娱顶流小花,加上她和导演路宽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话题度定然是最高的。

一行人顺着还原真实场景的街道向前走,残楼的凋敝令人心惊,蝉鸣聒噪,更叫人精神烦乱。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1937年的仿古建筑在艺术元素之外,显然也夹杂了历史的厚重。

郭帆口才颇佳,一路事无巨细给大家介绍着剧组庶务。

某位日苯《映画秘宝》的记者磕到了地上的一块青砖。

「那是用金陵陶土按照民国配方烧制,大家看上面还印制着「金陵营造总厂」的标志。」

身着鬼子军服的群演列队走过。

「军装是还原度百分之百,就连纽扣,都是用鬼子昭和十二年模具重铸了五千枚铜扣,每枚背面的三菱标识误差不超过0.5毫米。」

当记者们听郭帆提到,就连鬼子和其他国家外交人员喝的道具咖啡,都是道具组还原的1937年上海咖啡厂的原装包装,除了赞叹和快门声,已经听不到任何议论声了。

鬼子的《朝日新闻》记者也不禁在纸上速记:这是亚洲下一个黑泽明的顶级工匠精神,值得所有日苯导演学习和敬佩!

居文沛问道:「这样题材的影片,剧组的氛围应该比较肃穆吧?」

郭帆迟疑:「还行吧,电影的意义所有人都知道,但毕竟还是为了工作,演员们的感情都投注在角色上。」

「电影的规模,注定了拍摄周期会很长,如果大家一直紧绷着一根弦的话,肯定会坚持不下去的。」

「所以路导也很重视疏通大家的情感,剧组还有两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

《心浪娱乐》的韩璐疑惑:「这两天网上传了一张刘伊妃小姐的剧照,看起来比较。。。憔悴,请问是剧中人物的形象要求吗?」

郭帆走在前面没有回头,这话叫他禁不住心里一顿,颇有些感慨唏嘘。

开拍近一个月,这位之前都被认为靠着一张脸打遍内娱无敌手的年轻女演员,的确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大家也都为她略有些消沉的精神状态感到担心。

「是的,刘小姐非常敬业,这些都是角色要求。」

「你们要相信路导这样级别的专业导演,他对演员的把控能力是最强的。」郭帆谈到自己这个年轻的伯乐,语气里也不自觉地带了几分敬意。

郭帆迅速转移话题:「再跟大家讲一个趣事哈,冯远争老师上周来剧组客串了一个角色,拉贝的中国秘书韩湘琳。」

「拍了两天戏冯老师杀青,晚上路导召集剧组聚餐。」

「冯老师喝醉了,一直拉着几名日籍演员的手不放,语重心长、剖肝沥胆地讲——」

「你们这干得叫人事嘛!真不应该啊!不过你们都算国际友人,能来配合拍我们这部电影!」

「生于小人之国,非君之过也!」

「搞得几个日籍演员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场面非常滑稽。」

在场的中方媒体记者都是一阵爆笑,已经构思好把这个小故事撰就一篇小彩蛋了。

只有鬼子记者有些讪讪,只有四下拍照缓解尴尬。

说说讲讲间,众人来到今天主摄影片场,还有一段群演的大场面戏份路宽交由赵飞带着拍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