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敢说有多大的把握,拿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各种因素和势力的博弈。
但单以实力和表现而言,即便是让路宽站在客观的视角去看,他也不觉得这一届的柏林有哪个女演员和角色,就能说稳胜刘伊妃。
张纯如这个角色,是真的被她用自己的心血浇筑出来的,连严厉批评《历史的天空》的《电影手册》都不吝溢美之词。
这对情侣相拥着穿越风雪,刘伊妃在他怀里还没忘了刚刚被鱼水之欢打断的问询。
「洗衣机。」
「嗯?」
「以前你敷衍我是装傻,现在你敷衍我是用强。」
小刘的一双眼晴挂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你好像觉得自己一招鲜吃遍天了嘛!是不是觉得特别得意?」
路老板无辜:「不是哥哥不是人,只怪妹妹太迷人啊。」
「你说说看,忙了一下午,身心俱疲地回到房间。」
「看到你慵懒地蜷在沙发里,真丝睡裙滑落肩头,露出新月般的锁骨,又香又软地等我来爱抚。」
「谁忍得住?」
洗衣机信誓旦旦地拍着马屁:「戒烟轻松随意,戒你难如登天!」
刘伊妃听得心花怒放,现在的她就喜欢听外人吹洗衣机,再听洗衣机吹自己。
只不过她是聪慧的,成年以后就没有了早期少女时代的头铁,很有默契地揭过了关于他的孤独和某些秘密的话题。
刘伊妃心知肚明,这块又臭又硬的顽石,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有等他自己开口。
此前的追问,不单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而是爱情中最温柔的侵略。
她想去拆解洗衣机的孤独,不是为了闯入谁的心理禁区,只是想在他最寒冷的领地里,点燃一盏属于自己的灯。
就像在眼前柏林的暮色和雪幕中,两人目光可及的电影宫前的霓虹。
三号厅的晚场有《无忧无虑》的加场,路宽和刘伊妃挑了个合适的座位,耐心地等待电影开场。
路老板手里翻着在大厅里随手取的影展杂志,专门挑了些对演员的表演评价特刊。
「夸你的人很多嘛!」
「《国际银幕》说一一」他像是给幼儿园小朋友念奖状一样字字珠玑地念着「刘伊妃以近乎献祭式的投入,将张纯如从历史文献中『复活」。她诠释的学者形象兼具脆弱与坚韧。」
「图书馆查阅资料时颤抖的手指特写,与《时时刻刻》中妮可·基德曼饰演的伍尔芙如出一辙;而电视辩论场景中,她直视镜头的压迫感,又让人想起《愤怒的葡萄》中简·达威尔的神性光辉。」
「浅焦镜头锁定下的她,面部每一丝肌肉的颤动,将『真相追寻者」的使命感凝练成影像的纪念碑。」
路宽语气夸张:「瞧瞧!都把你跟妮可·基德曼的伍尔芙联系到一块儿了。」
「嘻嘻!」电影即将开场,影厅里光线昏暗,刘伊妃抱着男友的骼膊揉在怀里,心情恬淡地靠着他的肩膀。
「你也学学,看看人家是怎幺夸我的,我可是看了一下午吹你的影评啊?」
路老板笑道:「你的涌泉之恩,我刚刚已经滴水相报了,我们扯平。」
小刘抱着他的手臂,调皮地把手从袖管往里伸,狠狠地掐了他一记。
加速带旋转那种,把洗衣机痛得牙咧嘴。
说笑归说笑,《国际银幕》的评语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能说明刘伊妃目前在主流媒体中的印象。
《国际银幕》是欧洲电影行业的核心刊物,相比于其他影评着重演员的表演分析。
至于它在简评中提到的这个伍尔芙的角色一妮可·基德曼在《时时刻刻》中和刘伊妃类似,也是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
她佩戴着定制假鼻以还原伍尔芙标志性的鹰钩鼻,并通过减重和肢体训练呈现作家的脆弱感。
在拍摄期间刻意保持孤僻状态,避免与剧组其他演员互动,以沉浸于伍尔芙的精神世界,强行让自己入戏。
在这部电影还有影后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参演的情况下,妮可凭藉这个角色拿到了奥斯卡影后;
紧接着三位奥斯卡影后,在当年的柏林共享了银熊影后的荣誉,也是柏林历史上唯一一次。
刘伊妃现在的演技同妮可基德曼、摩尔等人当然还没法比。
但仅就张纯如这个角色的塑造来讲,即便是因为有原型人物参照的便利性,
算是取了巧。
但客观效果不会逊色那两位的经典角色太多。
很快,电影《无忧无虑》开场,因为不是首映,自然也没有宣传采访活动,
直接开画。
这部由英国导演迈克·李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天性乐观的小学教师波比,如何在琐碎生活中以近乎偏执的欢快感染他人,却也在暗流涌动的孤独中寻求自我认同的故事。
另一个世界线中的影后莎莉·霍金斯饰演的就是波比。
「注意她第一次出场时蹦跳着买鞋的片段。」
路宽指尖轻点着屏幕,侧头低声提醒道:「肩膀前倾、手臂大幅度摆动,这是典型儿童化肢体设计。」
「但她的脚尖始终紧绷,电影用特写镜头暴露了这份『刻意』,目的就是表达欢乐是她的铠甲,而紧绷的肌肉才是真实。」
刘伊妃若有所思地点头,指尖无意识模仿起波比的姿势。
电影一分一秒在流逝,前世就看过这部电影的青年导演一直在提点刘伊妃银幕上女主的表演脉络。
不同的观众看电影的目的也不同,阅读和观赏方式自然有差异。
普通观众观影是为了情感体验和娱乐放松,他们关注的是情节的流畅性、角色的共情力以及视听刺激带来的愉悦感。
导演则偏向于将视角聚焦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包括构图、光影、调度、剪辑等,以分析影片的叙事策略和风格化表达,
像刘伊妃这样的专业演员,只要是有些专业基础的,观影时会去重点分析表演方法论,包括肢体语言、台词处理、情绪层次等,以提升自身的角色塑造能力。
两人看完《无忧无虑》,又去看了一场影帝刘易斯的《血色将至》。
《血色将至》不但是《天空》在柏林的劲敌,和《老无所依》一起也是在奥斯卡的劲敌,三部影片在奥斯卡风向标奖的争夺中堪称白热化。
没有看浪漫爱情电影的旖旎,这对男导演和女演员的情侣组合,像该溜子般在柏林影展的放映厅之间穿插,不厌其烦地聊了两整场的专业知识。
小刘对导演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只是这些年在跟路老板相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学到一些。
但她在12月去人艺考试之前准备了很久的表演理论知识,加上自己这六七年的实践、探索,在表演理论上还是能跟洗衣机聊得有来有回。
「莎莉·霍金斯的表演挺有意思的!」她语速飞快,「波比这个角色,表面上是『斯坦尼式』的沉浸体验,像是完全活在角色的情绪里,笑声、肢体都像是自然流露。」
「但其实仔细看,她的眼神里始终带着一种「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感,就像在告诉观众:『我在演一个快乐的人,但快乐是假的。
夜雪未停,路宽和刘伊妃走出电影宫时,整座城市已裹进一层蓬松的银絮里。
两人边走边聊,呼出的白气彰显着交流的热情。
「莎莉不是搞格洛托夫斯基的,不然这段表演会更得心应手。」
路老板分析道:「你现在对面部表情的控制也有一些心得了,应该知道笑和笑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