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秀夫制作了《合金装备》系列,这个系列的游戏里面基本上没有任何的鬼子文化,除日语配音和小岛自己放入了一些二次元海报外。
合金装备是第一个实现了电影镜头叙事的潜入游戏,国外玩家开始因为这个产品的娱乐化入坑。
他们关注了小岛秀夫,然后关注了他的推特和日常生活,然后开始对这个人生活的国家和文化有兴趣,然后才尝试去关注和接受。
小岛秀夫自己的游戏制作风格也引起了业界的学习,育碧马上搞出了《细胞分裂》系列,也是潜入游戏,也是电影化叙事,而且《细胞分裂3》里还给了鬼子很多戏份,即便主要是反派。
其中Fisher有段摆弄武士刀,恭恭敬敬煞有介事的动作,让人看了直呼精日。
「嗯,就像龙珠一样。」刘伊妃想起了自己在国外看到的最多的日苯动漫元素。
「我刚到美国读初中的时候被一男一女两个白人学生欺负,就因为我说孙悟空是中国的,可惜他们没人信。」
《龙珠》1996年就登陆北美了,1999年《龙珠》的主题曲还登上过Billboard热门动画歌曲榜,玩具、卡牌等周边商品销售额突破数亿美元。
小刘跟着刘晓丽赴美的时候,正是《龙珠》在北美风靡的几年。
「所以是这一次卧龙基地联系思维询问公益代言人的意向,我立即就同意了,5月份梦工厂的《功夫熊猫》都要上映了,自己再不推广以后都成别人的了!」
《功夫熊猫》2003年立项,最初灵感源于「将中国功夫与美式喜剧结合」的创意,还邀请了香江动作指导袁和平担任武术设计顾问。
整个项目经历了5年的技术研发和耐心打磨,最终在全球大爆,成为了梦工厂的经典IP。
只是很可惜的是,这样一部以中国功夫为灵魂、以大熊猫为载体的文化瑰宝,最终是由好莱坞而非中国的创作者推向世界。
当梦工厂用五年时间将「功夫」与「熊猫」这两个最具东方辨识度的符号淬链成全球文化现象时,这背后折射的正是当代中国文化输出的结构性困境——
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富矿,却屡屡将开采权拱手让人。
好就好在这一世的中国电影,有了一个穿越者的振臂高呼,也许能提前唤醒大家的意识,找到我们文化产业化进程和文化输出的方向。
不过现在这位穿越者显然有些心不在焉,敏锐地借着刘伊妃提到的大熊猫顺势讲了下去。
「杨思维给你接的什幺公益代言?」
「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代言,就是帮助他们推广大熊猫文旅和周边售卖这些,我就负责拍个GG片,平时再发发社媒就好。」
路老板似乎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是顺带问的一句,很自然地转移了话题:「你跟苏畅、胡戈他们说要来家里练歌的呢?」
「对啊!我还在想年会唱什幺呢!」小刘笑靥如花地快走了几步,来视察老母亲的小花园。
她走在前头,发梢沾着晚樱飘落的碎瓣,忽然转身时,裙摆扫过道旁新栽的波斯菊——
那是刘晓丽上月亲手种下的,此刻被夜露压弯了腰,花盘低垂如吊唁的烛火。
这所谓「吊唁的烛火」这幺颓唐的意象,完全是再一次确认了刘伊妃下月行程后,路宽内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