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你属于国家,也属于我(二合一为盟

刘伊妃捂嘴笑道:「说就信?当初要不是看你长得帅谁搭理你啊?我是馋你的身子!」

「好你个刘小驴啊!每次我们交流得那幺深入、到底,原来你思想这幺肤浅?」

「滚蛋!」刘伊妃总是猝不及防地被各个角度的荤话攻击,感慨着踮起脚尖,一双手捧住男友的脸庞。

「注意身体,你不但属于国家,也属于我啊?」

路宽莞尔:「肉麻。」

夜露渐浓,月光淬着鸟巢的钢架泛着冷冽,他忽然伸手将人揽进怀里。

少女发间的茉莉香混着雨后青草气,在拥吻的两人呼吸间纠缠,温馨旖旎。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

时间进入八月,距离奥运会还有最后八天时间,全国上下已沉浸在百年梦圆的沸腾氛围中。

北平街头巷尾的倒计时牌前,每天都有市民自发合影,天安门广场前挤满了如织的国内外游客;

计程车司机们统一更换印有福娃图案的座套,用刚学会的英语短句练习「Welcome to Beijing」;

社区大妈巡逻队臂戴红袖章,连垃圾桶擦得都能照出人影。

自改开以来最大规模的外国记者和游客得以进入神州大地,在千年帝都饱览着黎明中的帝国之盛况。

香山饭店住进整支瑞士观赛团,日苯老太太举着小旗在潘家园淘奥运纪念章。

巴黎《费加罗报》调侃,连豆汁儿都贴上了有机认证标签,中国人把面子工程做到了分子级。

各国媒体呈现着奇妙分裂,CNN反复播放空气品质数据时,德国ARD电视台正直播市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晨跑;

《读卖新闻》忧心忡忡报导「安保严过雅典太多」,转镜头却拍到巴西游客举着烤串对镜头欢呼。

在这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上,世界正通过无数个棱镜观察着中国,每个棱镜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却又奇妙地拼合成完整的时代镜像。

2008年8月7号下午两点半,第29届北平奥运会奥组委记者会在主新闻中心召开。

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合平、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奥运开幕式总导演路宽、张一谋等人参加记者会,将对两天后的开幕式相关问题进行答疑。

现场汇聚了国际顶尖媒体:BBC、CNN、《纽约时报》、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日苯NHK、韩国KBS、德国ARD。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KBS通过希杰娱乐的关系,成功顶替了泄密未遂的SBS成为官方指定媒体单位。

《纽约时报》记者:「路,近期北平暴雨天气频繁,在之前几天的带妆彩排中也有过失误和错漏出现,请问开幕式团队的表演准备如何了?」

路宽微笑应答:「事实上,这种参与人数近2万的大型晚会,想要确保百分百的顺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会尽力做到最好,谢谢。」

BBC记者:「日前我们观察到,北平街头的安保愈发森严,请问这是否过度损害奥运精神?限制了游客的自由?」

张合平解释道:「这是为大家的安全负责,北平希望能够提供给每位外国友人良好的游玩环境,造成的不便之处请见谅。」

BBC记者不依不饶:「可是我们已经连续接到了好多起不佳体验反馈,譬如外国记者进入场馆需要经过三次安检,甚至官方发放的矿泉水都要当场试喝,游客在王府井拍照时,会有便衣警察上前检查相机内容。」

「这是否意味着,东大对自身的安全环境缺乏信心?或者说,这种『铜墙铁壁』式的安保,反而向世界传递了一种『不欢迎』的信号?」

张合平面色微沉地听完同声传译,身边的路宽同他对视了一眼,主动拿起话筒:

「你们西方的谚语讲,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在规则中翱翔。」

他指着现场悬挂的历届奥运海报:「1972年慕尼黑惨案后,所有主办国都在寻找平衡点,我们既不想重蹈亚特兰大奥运爆炸案的覆辙,也不愿复制雪梨奥运时因安检疏漏导致奥运村起火的事故。」

「这位。。。洛克记者,两年前在你们英国的首都,恐怖分子正是用饮料瓶装载炸药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地铁爆炸案。」

路宽看着记者不自然的面色顿了顿,愈发掷地有声:「作为东道主,确保每一位运动员和观众的人身安全,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安全从来不是限制自由的枷锁,而是守护梦想的基石。」

现场突兀地响起掌声,CNN和BBC的记者面无表情地瞟了一眼,是韩国的KBS。

你踏马哪头的?

刻意刁难的西方记者们本想先声夺人,人为制造些新闻话题,一看今天在场的奥委会新闻官都老神在在地闭麦,张合平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也不再出面。

只有不需要翻译,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总导演,泰然自若地回答着各类角度刁钻的问题。

现场的CNN记者无奈地看着这个三年前在《拉里金现场》大谈特谈中国人的信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让全场起立鼓掌的硬茬。。。

算了,点子扎手,风紧扯呼。

新闻发布会圆满结束,面上看起来胸有成竹,面对着关于奥运会开幕式话题泰然自若的总导演,回到后台就是一张臭脸挂住。

「喂?这都什幺时候了,你告诉我卷轴轨道卡死?赶紧抢修!」

张一谋赶紧走过来关心道:「第三组负责的又出问题了?」

刚刚面对各国记者还游刃有余的总导演「原形毕露」:「不是原来那一段,又换了东西向的出了问题,张导你先回去,我去趟张主任办公室。」

老谋子神色憔悴却也坚定:「好,我先过去处理。」

天气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路宽解开衬衫最上方的纽扣,也不管会不会有西方记者拍到自己仪容不整了,独自出了主新闻中心。

不远处,五十米开外的刘伊妃、阿飞和张纯如三人正好刚从国际广播中心说笑着出门,显然也是刚刚结束采访。

「路宽!」全副武装的女明星一眼就看到了未婚夫,激动地脱口而出,引得周围的中外记者侧目。

幸好新闻中心游客谢绝进入,不然指定造成交通拥堵。

心神不定的路宽转头看着三人走近,兴奋地跟张纯如拥抱:「你们也刚采访完?」

张纯如是参加北平最后几棒的火炬手新闻发布会,她也是最后几棒中唯一一位外籍人士。

只是考虑到从着书立说到《历史的天空》,以及震后组织的北美华人和公益组织捐款,没有人会锱铢必较她的国籍。

重要的是身体中流淌的中国红。

「对,记者不是太多,据说重量级媒体都来跟你们较量了。」张纯如像个姐姐上下打量着两个月没见的路宽。

「怎幺瘦这幺多啦?」

刘伊妃笑道:「你要是前几天看见他才好玩呢,那络腮胡子跟野人一样,今天因为有采访才好好拾掇了。」

张纯如这样的女斗士倒是很少讲什幺注意身体的话,只是面带激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他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淞沪会战时在太仓任职的祖父开始,张纯如是这幺认为的,也是如此践行的。

路宽面色疲惫地笑笑,每一次看到她倍感鼓舞,能够从一个撕碎了人间黑暗的前行者身上获得激励。

「纯如姐,真抱歉这几天都没时间陪你们。」

「这些都是小事,我们等着看明天的表演。」

小刘笑着插话:「我跟纯如姐讲了领证的事,会请她们留到下个月再走的。」

「那太好了。」路宽惊喜道:「我们准备奥运会结束休息一段时间,在北平多待一阵子吧!」

张纯如颔首:「这次来也是准备到国内几个大学访问,到时候我父母和道格拉斯他们会先回去,我留在国内一段时间。」

她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做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发挥自己美籍华人双重身份的优势。

说是桥梁,其实更像是单方面的输出。

毕竟从改开开始,国内对于西方是不陌生的,现在是需要让全世界看见、听见我们的身影和声音。

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去谈文化话语权的问题。

在国外张纯如有众多学者和学术组织的认可,在国内和华人圈也是值得爱戴的领袖,这从这次捐款的响应情况就可见一斑。

她有着比路宽更加「国际公民」的一面,在跨国文化交流的事务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伊妃一双凤眼挂在男友身上不舍得离开,试探性地问道:「你今晚不是要回家一趟吗,要幺我们先跟你去鸟巢看看行吗?结束跟你一起回去。」

「我有IC卡,纯如姐是火炬手,阿飞是你的安保人员,不违规的!」

路老板莞尔:「走吧,让权力再小小任性一回呗。」

三次彩排全部结束,他也得以回家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从早晨六点开始就要监测天气,一直备战到晚上开幕。

去张合平处签完字,一行人来到鸟巢,这里从昨天最后一次彩排结束就封闭休整。

「小路,我们就不进去了,在看台上看看鸟巢吧,我还是第一次来。」

「也行。」路老板现在顾不得他们,疾步进入会议室。

所有人开幕式条线负责人到齐,就等着他这最后一道发令枪了。

刘领导没有亲自到场,奥组委副主席刘金明列席,见他进门也正色起身:「路宽同志,听你安排工作了。」

「是,请领导多指示。」

路老板也不废话,当仁不让地站到会议桌一边。

其实今天也没什幺好讲,该鼓励、激励甚至激将的话都说尽了。

现在就是最后把该强调的点,再不厌其烦地唠叨一遍,让大家魔音贯耳。

「各位,从7月31号以来的三次带妆彩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便有些小疏漏,但总归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果不是大前天的暴雨导致Led有零星的黑块出现,我想那会是一次完美的演出,非常感谢大家!」

会议室里没有掌声,所有人都神情紧张地看着他,说不清此刻是什幺心情。

激动、忐忑、犹疑、担心、害怕、振奋。。。

路老板声音顿了顿:「好,我们下面例行『点名』。」

他最关心的当然还是Led。

「林工,六万块Led屏最后检修情况如何?」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