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惺惺相惜」(感谢雪糕盟加壹)

小刘唇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浅笑,对闺蜜的打趣丝毫不动怒,慢条斯理地喝着减脂的冬瓜虾米汤:

「仙桃又怎幺了,我早摘了,来者不惧。」

说着冲苏畅挑挑眉,自信道:「不是拒绝的拒,是惧怕的惧!」

用奇葩网友的话讲:不但偷了桃了,洗衣液都给他榨干!

「嚯!你现在洗衣机味儿太冲,收一收吧路夫人!」苏畅一脸嫌弃。

「关键装得还没你男朋友自然,果然像刘阿姨说的一样,水后罢了!」

「嘻嘻嘻!」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刘小驴根本不在乎她怎幺讲,只觉得要慢慢享受人生才好。

9月领证、人艺演出、旅游,回来就进组《山楂树之恋》,起码又能朝夕相处半年时间。

想想都觉得美好。

女明星吃饭都是细嚼慢咽,恨不得一口菜嚼几十下骗过自己的胃才肯罢休,这顿饭也吃得相当「精耕细作」。

一直到饭桌上的电话嗡嗡震动。

「喂?甜甜?嗯,我在吃饭。」

电话另一头的井甜怒其不争:「网上有人攻击路老师了。」

刘小驴哑然失笑:「谁啊?」

「很多啊,那个朱大珂,还有楠方的报纸之类的。」

小刘有些腻歪:「好吧,估计是哗众取宠非要挑开幕式毛病的,随他们去吧。」

她还记路宽上次说的,在舆论上需要这些杂音的出现来伪装自己的优势地位。

毕竟是在国内,上星台、微博、视频网站都在手,要懂得避嫌。

「朱大珂还说你跟路老师不是良配呢。」

「什幺!」刘小驴立时大怒!

猪大粪,你触碰到女帝的逆鳞了!

餐桌对面的苏畅看着闺蜜那双惯常含笑的凤眼倏地眯起,眼尾微微上挑,不轻不重地将汤盅一搁。

本来是奥运后完美的生活节奏,骤闻此事,搞得小刘心情很是不美丽,自顾自走到沙发边翻开电脑。

虽然对于开幕式的溢美之词无数,但只要是公之于众的作品或者个人,就一定存在不同程度的褒贬。

艺术家最难征服的永远是本国的国民。

但有些是出于公允角度的评论,有些就是吃了满嘴狗粮后的夹枪带棒、明嘲暗讽了。

上一世的北平奥运会也是精彩绝伦,但骂老谋子的不在少数,其中有京圈势力,也有杠精群众。

毋庸置疑,这一世的路宽版开幕式,朱楠方自然是反对党的排头兵。

苏畅看着评论数不少的朱楠方的几篇文章有些诧异:「他们是不是胆子有些大了?还是偏要捋恶霸的虎须?」

刘伊妃不屑道:「猪大粪是邀名卖直,楠方是收钱办事,他们在奥运会之前都敢保持所谓的新闻人、评论家的中立立场,何况现在开幕式结束了?」

「不过。。。」小刘托腮沉思道:「这一次的确有些奇怪,何必在第一时间唱反调呢?好像在赶时间似的。」

她的第六感是对的。

老人家有一句话: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导是没有的。

就在阿狸、白度、万哒、连想四家基于大麦网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后,柳会长有感于问界体系网络舆论力量的雄厚,拟对楠方旗下的《都市报》、《21世纪商业评论》追打GG预算,正式成为该报业集团的大金主。

在国内商业竞争格局中,舆论阵地已成为企业较量的第二战场,当资本巨头们完成市场版图的划分后,对舆论话语权的争夺便上升至战略高度。

谁掌握了定义行业叙事的能力,谁就握住了市场情绪的遥控器。

老会长的战略眼光自然非同寻常,阵营中已经有了白度,再拉上一个线下纸媒的龙头,在未来可预见的短兵相接中至少不会太过被动。

而2008年的楠方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省级市场,《楠方日报》连续 23年保持发行量、GG额第一;

《楠方周末》以140万份发行量稳居周报榜首;

《楠方都市报》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都市报综合竞争力冠军,GG营收超19亿元;

《21世纪经济报导》以近50万份发行量成为财经类报纸标杆。

与此同时,这四大品牌同时入选「东大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总和达124.64亿元,居国内所有报业集团之首。

连同已经通过合作办报进入核心市场的《心惊报》一起,组成了楠方系的重要媒体矩阵。

楠方系本来就因为路宽一向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立场和倾向颇有贬损,现在有了泰山系送来的美味狗粮,自然更加不惧。

而关于楠方是否有胆量在这个时间节点唱反调,通过楠方的立场和实力就可见一斑。

在立场倾向上,后世2019年老会长和连想陷入国资流失的舆论风波后,各方的表态耐人寻味。

《人报》刊文评论:企业家应当弘扬精神,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才正部也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金融资产转让的公平、公正、公开。

而楠方是怎幺回应的呢?

楠方恰好在这个时候搞了一个改开后企业家的风采展示专栏。

对于刚刚迫于舆论压力「荣休」的老会长,他们撰文的标题是:《柳会长荣退,四十年改开史上独一无二的企业家人生》。

新闻人苦心孤诣挖掘真相的操守以及「胆量」,真是令人咋舌。

许是被这帮人舆论骚扰了太多次,首富未婚妻潜意识的判断没错,他们就是在赶时间。

因为他们有一个在年前即将问世的线上购票网站战略,此刻对竞争对手核心人物的削弱,无论有无作用,总归是要尝试一下。

何况这一次如果事有不谐,操盘的会是柳会长这样的商界大佬。

这和之前的华艺、还没有完全体的老马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了。

于是便有了开幕式第二天就开始的唱的「反调」。

看起来似乎是借着婚讯的「东风」,但包藏着更大的祸心。

如果说西方媒体更多地是把赞誉给到路宽本人,然后在社评中夹带着「威胁论」等私货;

那朱楠方则是在面上避开和官媒较劲,但对路老板本人的贬损和歪曲是一如既往的。

刘伊妃翻到Alispace的「猪大粪」的帐户,翻看井甜所说的提到自己和男友婚事的博文。

《凤凰的羽毛:再论路宽的文化和个人投机主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一夜之间,某位导演成为了人人交口称赞的民族英雄。

有时候,我真的不懂诸如「东亚最强80后」、「中国电影领军人物」、「电影工业化先驱」、「黑泽明之后的亚洲电影大师」这些叫人听起来就很尴尬的外号,到底是路宽导演自己给自己取的,还是你的钞能力用错了地方,找来的乙方太没文化。

也许有人要说我针对性地批评这位举世瞩目的大导演,但网际网路都是有记忆的,大家可以去翻这位年轻导演出道之初的《鼓手》,我是如何称赞和认可的。

但我认为,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路宽导演的才能毋庸置疑,但也远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

我想,即便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和中国人,我还是有一些评价和发声的权利。

当然,我对路导誓死捍卫我言论自由的格局感到激赏。

本人给路导的建议有几点:

第一,不要做电影界的暴发户,用科技堆砌掩盖艺术贫瘠。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到,不要用规模替代思想,艺术也是一样。

开幕式的活字印刷表演是编程的傀儡戏,郑和宝船更像现在流行的PPT动画。

大家可以去看看黑泽明用5匹马拍出来《乱》的战争史诗,相比之下,路宽导演用了15000名演员和1500架无人机。

第二,从白身导演到「国士」,路导的蜕变路径值得玩味。

说实话,我钦佩路导在某些领域的才华,但他的气质真的跟知识分子一点都不搭。

作为导演,对于「电影审查扼杀创作」一言不发,只知道积极主动地贩卖情怀。

私以为,这其实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流产」,并不值得提倡。

反观他的宏伟事业,难道不是借着奥运镀金,换取上市揽财的便利和个人炒作的狂欢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