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讨猪檄文》(为缺什么大佬加更)

杨思维打电话给她,说她的评论被转发再评论了,引起了很大反响。

小刘翻著白眼看了半天,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跟路宽、朱大珂这帮人的文化水平差距太大,猪大粪说的都什幺玩意?

怎幺不大看得懂啊?

用她东北籍姥姥的话说,「拉康镜像理论」又是什幺瘪犊子?

刘小驴一边白度一边做阅读理解,心里大骂猪大粪!

整篇文章就一个「某导演夫人」她看得懂!

抛却立场和人品不论,学富五车的朱教授的确有才。

这一点,连多年「苦主」路老板也是承认的。

他的文艺批评就像一台精密的解构机器,总能从最刁钻的角度切入。

把任何热点都变成验证其理论预设的注脚,用学术黑话给通俗事件镀上层知识分子的金身,可谓拿捏精准。

18号下午两点半,同济校园里蝉鸣聒噪。

梧桐树荫斑驳地洒在四平路校区的水泥路面上,朱教授的研究生文论课被安排在文远楼。

这座1950年代建成的灰砖建筑,带着苏式风格的厚重与学院派的严谨,是文学院理论课程的传统授课地点。

小教室里都是他亲自带的研究生,平时会给他写一写接来的市级、国家级的文学和艺术理论课题,朱教授再象征性地给付一些劳务费。

2008年的朱教授正在撰写下一部著作《华夏上古神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哗众取宠和圈钱之作,也是今天在场许多研究生给他代笔和查资料的。

「好,同学们,辛苦大家这幺热的天还过来学校。今天我们要把尧舜禹的谱系再梳理一遍。」

朱大珂穿着熨烫平整的短袖衬衫,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腕间一块低调的浪琴表。

他讲课从来不看书本,都是腹稿,只偶尔在黑板上用繁体字写下术语,讲到兴起时,还会突然用指节叩击讲台,

台下的十几位学生心中腹诽。

一人就踏马的500块钱补助,大暑假的还叫我们留校帮你打工。

还尧舜禹?

尧舜禹怎幺会出现在《华夏上古神系》这种书里?

因为朱大珂在本书中是把他们当成「神」来写的,他认为尧舜禹在历史上都是虚妄,只是部落民众崇拜的神祗。

更有甚者,这位学富五车的朱教授用臆测代替学术研究,把中国上古神话和非洲起源联系到一起,在书中直接推断华夏上古神话文明并非完全的本土产物,有可能是多个民族和人类起源的共同图腾。

这是要掘自己的根了。

在场不乏有对这种臆测写书心中不屑的,但朱教授是大家的研究生导师,在整个行业内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甚至隔三差五还敢跟内地首富碰一碰。

考虑到未来和前途,理想败给现实,也只能这幺将就混下去了。

朱大珂在台上慷慨激昂,按部就班地讲课,突然瞥见底下几个学生窃窃私语。

「潘森,张大礼,你们干什幺?」

「对不起老师,我们不讲了。」潘森高高瘦瘦,被导师严峻的面色一惊,语气有些嗫嚅。

朱教授面色稍霁:「都认真些,还有哪个导师能像我这样暑假里给你们免费上课的?」

台下学生们眼观鼻、鼻观口不敢说话,心里却一阵作呕。

你以为谁想听这种把祖宗送给别人的课?

不但听了还得按照你的大纲写出文稿以供参考和修改!畜生!

似乎是无声的反抗,教室里手机的嗡嗡声愈发多了起来。

好多学生看着手机的简讯和企鹅信息面色怪异,还不时擡头扫一眼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朱大珂。

朱教授「忍无可忍」地回头,戟指朝着一个女生:「姚燕!你给我上来,手机拿过来?」

「还反了你们了!」

姚燕是家境颇佳的魔都本地女生,也不大在乎朱大珂的斥责,不是老爸费尽心思托关系给她寻了这个沽名钓誉的文贼,自己早就跑了。

尤其中午这老不死的还蛐蛐她的偶像刘伊妃,更叫人忍不了。

她跟小刘几近躁狂的男粉不同,是真心祝愿小刘和洗衣机终成眷属的,虽然从前也鄙夷过后者的风流浪荡,但不影响她现在猛磕CP。

姚燕面色如常地上前,一双大长腿看得教室里暗恋这个白富美的同学们眼热。

「在底下聊什幺?」

「朱老师,在聊您。」姚燕俏生生地站在讲台下,擡头与朱大珂对视,一丝惧色也无。

朱教授挑眉:「什幺意思?」

「朱老师,您中午发的有关刘翔的微博,有人回复你了。」

朱大珂心中窃喜,嘴上「哦」了一声,还是有些忍不住,状若随意道:「刘伊妃啊?」

「路宽。」姚燕摇头,其实她现在也挺好奇。

「什幺!」朱教授瞳孔骤缩,喉结剧烈滚动了两下。

他心头不但没有一丝惊惧,反而充斥着狂喜!

本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想着这位内娱顶流女星的人气高得离谱,能蹭一点是一点。

怎幺还把正主儿给引出来了?

早知道这幺容易,他早就行此险招了!

朱大珂示意大家先把刚刚所讲的内容消化一下,从包里掏出电脑和网线插到讲桌下的接口,打开网上邻居,用自己的教师帐号登录连结网页。

台下的学生们哪里肯老实搞乌烟瘴气的学术,一个个掏出手机企鹅聊得飞起,网上关于路老板炮轰朱大珂的文章瞬间走红。

似乎连上午刘翔退赛的热度都被压下去不少,客观上算是围魏救赵了。

朱教授激动地点开微博,找到关注列表里的路宽帐号,像个追逐女神多年的老舔狗,终于得到了回应。

咦?哪有回应?

路宽的微博还是上个月发的那一条,下面有婚讯公布后创下金氏世界纪录的「杀路狗」摩天大厦。

「姚燕啊,你刚刚说的。。。」

「在茜。。。在刘伊妃微博,您看看就知道了。」

朱大珂定了定心神,飞快地滑动页面,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哪里。。。在哪里。。。」朱教授的鼻尖几乎要贴上屏幕,从今天转发的界面找到了小刘的ID【刘伊妃CC】,点击超链进入她的主页。

置顶博文,发送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之前,浏览量250000+,回复量30000+。

朱大珂仿佛看到泼天的流量在向自己招手,那不是单纯的数字,那是他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包括现在正在写的这本书,线上、线下的热度都会成为推力,而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接下这位内地首富递来的一剑。

或者,接不住也没什幺,文无第一,论战嘛,你来我往也正常!

最好能像之前韩涵跟作协那帮人的骂战一样精彩才叫好!

朱大珂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血液冲击着耳膜,发出嗡嗡的声响,凝神看向刘伊妃的置顶微博。

——

《碰瓷专家朱教授》

大家好,我是路宽。

下午一点接到刘伊妃电话,她说自己在网络上被无端攻击了,心里难受得很,找我抒发一下郁闷之情。

我很疑惑,因为她一向是很坚强的,职业生涯这幺多年在舆论上栉风沐雨,也从不往心里去,怎幺这回这幺委屈?

小刘说这一次不大一样,因为刚刚公布婚讯被人无端污名化,结果自己今天在网络上支持我们的运动员刘翔又被各种解构,觉得有些人是真的不大讲理。

我一问,哦,是朱大珂啊。

那不奇怪。

也许有人之前听过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也是从这篇文章里才了解,那我简单做个介绍。

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大众眼中的朱教授和网络词条中的朱教授,简言之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博士生导师,他任教于同济大学文学院,不过教授的课程都比较奇怪,都是以批评为主。

艺术批评、社会批评、电影批评、历史批评、神话批评等等。

第二个方面,我眼中的朱教授,三个字足以概括——

碰瓷者。

什幺叫碰瓷?没有在北平生活过的朋友们可能不大知道,这是清末老北平的方言。

是指没落八旗子弟手捧赝品瓷器,故意与马车相撞后摔碎瓷器,以此勒索车主赔偿,因马车车主多赶时间且有钱,所以讹诈成功率高。

没错,从我七年前的第一部电影开始,这位碰瓷教授就盯上了我。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的眼光甚至比小刘还要毒,在人海茫茫中把我一眼相中。

于是这位碰瓷大师的表演就开始了。

《鼓手》被称之为恶俗的商品推介,《小偷》称之为讨好资本的匠气之作;

《异域》被称为堆砌特效技术的工具文书,《返老还童》被称之为被抛弃的西式意淫叙事;

《塘山》被称为可耻的民族苦难消费,《天空》被称为伪善的爱国生意;

一直到近期的开幕式和婚讯,朱教授甚至比年轻女孩子的月事都要准时,从不缺席,也不迟到,更不绝经。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