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说干就干
由于赵苯山等人的进组,路宽、刘伊妃的二人世界戏份得以暂时告一段落,剧组人员们很遗憾地不能一脸姨母笑地看他们在70年代谈恋爱。
但可以看他们跟老戏骨们的互动戏。
有了几个老演员的参与,整部电影的时代感、宿命感和淳朴的氛围格调,也更加凸显。
4号一早要拍摄的是本片的开头,家庭出身不好的高中女生静秋因母亲多病、家境贫寒退学,
在学校做临时工。
因文笔优秀,她争取到跟随学校教材编写小组下乡到西村坪体验生活的机会。
在前往西村坪的途中,村长向静秋一行人介绍了当地一株开红花的山楂树,这棵树后来成为贯穿全片的象征。
随后便是静秋被安排住在西村坪张队长家,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老三,和上周两人拍摄的剧情接上。
剧组先到县里搭建和布景的老式汽车站拍了赵苯山接站的过场,随即是经典的山楂树戏份。
西村坪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里,空气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冽,剧组早已在村口那条豌的土路旁布置妥当。
随着一声「开始!」,监视器中,赵苯山饰演的张队长带着一群市八中的学生和老师由远及近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木轮板车,板车的轮轴随着颠簸的土路发出有节奏的「岐呀一一哎呀声。
板车上堆放着几个半旧的帆布旅行袋和一些用网兜装着的脸盆、塘瓷缸等生活用具。
刘伊妃饰演的静秋走在最后,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略显宽大,洗得发白的蓝白格子翻领的确良外套,下身是半旧的深蓝色的卡布长裤,裤脚略短,露出一小截穿着普通棉袜的脚踝,脚上是黑色布面胶底鞋。
还没有路老板的戏份,他化了妆,也站在监视器后面看这段表演。
这段戏对小刘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她要表现出的就是刚刚进村的女青年的怯懦、好奇等情绪,
以及待会儿对山楂树的敬畏、注视。
因为这棵树代表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彪炳战绩和奉献精神。
他主要是在观察赵苯山,因为一会儿的对话里,有体现时代压迫的重要隐喻。
这队学生在山楂树前停下,赵苯山突然转身面对山楂树,即兴加了个剧本没有的动作—
用烟杆敲了敲树干,树皮落下几片干裂的碎屑:「抗战时鬼子炮弹削掉半边树冠,你们看这疤痢。。。"
罗老师接过话头打断了他:「是啊,这棵树啊,是我们抗战时期。。。
饰演罗老师的是辛柏青,台词功力相当深厚,赵苯山饰演的村长几次三番想要介绍山楂树,都被这位市八中的老师和革命干部截去了话头。
张一谋和路宽紧紧盯着赵苯山,他的几个细节反应至关重要。
监视器中,赵苯山手中的烟杆被突然打断时骤然握紧,原本指向树疤的手臂僵在半空,随即肩膀下沉。
在被罗老师夺话后,又用烟杆无意识敲打自己鞋帮,黄铜烟锅与解放胶底碰撞发出闷响。
「咔!过了。」
张一谋侧头感慨道:「原本还担心雪建不能来,这个角色要打折扣了,老赵也不湟多让啊。」
「是不错,要说这种年代电影,还是得上了岁数的演员,不然差了点意思。」
刚刚这一幕中,张队长作为本地村民,试图以质朴的乡土视角讲述山楂树传说;
但罗老师作为知识分子代表,立即以更「正统」的哥命教育叙事覆盖了他的表述。
赵苯山所要表演出来的,是特殊时期意识形态对民间话语的收编与改造,村民的个体记忆被哥命宏大叙事取代,暗示历史真相的复杂性在政治语境中被简化。
为什幺要这幺拍?张一谋的主题不是纯爱吗?
就像是诗词中的「赋比兴」,电影中的纯爱剧情也需要时代洪流的衬托。
但一是涉及过审,二是导演本身的立场和倾向,就像他后世拍的《归来》,张一谋要是只是这个时代背景,并不想过多地涉猎自己的正治表达。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为了去拍静秋和老三的悲剧爱情,对于灰蒙蒙的时代感的诠释是必不可少的。
在不能直抒胸臆的情况下,如何拍?
在《归来》中,他用陈道名的人物的心理创伤和行为模式间接呈现,通过聚焦冯婉瑜的等待与陆焉识的陪伴,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爱情故事的注脚。
在《山楂树之恋》中,除了男女主的命运藩篱外,他把一部分笔触着墨在了赵苯山这个角色身上。
臂如刚刚老赵的各种细节表达,以及最后很传神的一个片段一喉结剧烈滚动却发不出声,只余一声混着痰音的吞咽,麦克风捕捉到喉头黏连的「咕噜」声,
如在喉的室息感穿透银幕。
这种室息感,初看的观众不会觉察。
但随着剧情的开展,到最后静秋和老三感情以悲剧终结后回首,将会历历在目。
刘伊妃和赵苯山都靠过来看了这一条,张一谋按惯例鼓励了辛柏青,又和老赵笑谈了几句。
「赵老师,太棒了,没说的。」
赵苯山呵呵笑道:「那年头我记忆犹新啊,这种感觉不算难找,我即兴加了几个动作,要是不行咱再来一条。」
张一谋摆手:「够了够了,这条已经很棒了,再多也不好,毕竟不是我们的主题。」
「适可而止、适可而止。」
小刘有些纳闷地戳了戳身边的男子,低声道:「我没怎幺看张队长的人物细节,给我分析分析呗?」
路宽给老婆稍微解释了两句刚刚这一段的精髓。
「山楂树开的都是白花,但是罗老师一定要讲:因为英雄被埋葬树根,所以这棵山楂树开的是红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队长是不能反驳、也不敢反驳的。」
「赵苯山饰演的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时代符号,他是被中断的乡土叙事者,是带着沉默的历史创伤。」
「本质上罗老师对他的话语权挤压,和他一系列动作表情的细节表达,是被规训的乡土灵魂在正治叙事前的战栗,你带着这样的体会再去联想。」
思了几秒,小姑娘看苯山大爷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她很期待接下来的对手戏,无论是张队长赵苯山,还是母亲溪美娟。
艺术总归是需要交流的。
演员自身的阅历限制了表达,但通过观察老艺术家对角色历史纵深感的塑造,能弥补年轻演员在时代语境理解上的不足。
这种互动中形成的表演张力,也能突破剧本预设的情感阈值,实现角色关系的有机生长。
对于在表演之路坚持探索的小刘而言,这部电影带来的益将非常大。
中午12点40拍完最后一场戏,剧组休息放饭。
再是和谐的剧组也是一个小社会,一到吃饭、休息等时间就显示出差距来。
场务推着不锈钢餐车穿过片场,群演已经像沙丁鱼般挤成长队。
油浸土豆丝、肥肉炒莲花白的塑料饭盒被迅速分发,米饭压得死硬,多数人蹲在电线杆阴影下或道具箱上进食。
不过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意见,群演基本都是当地村民和县里的务工人员,包伙食还给工资,在穷乡僻壤已经待遇很好了。
几个老戏骨跟张一谋一起坐在简易的塑料餐桌和塑料凳边,有条件的助理自已送饭,无所谓的随大流吃一些即可。
也不是耍大牌好排场,有的演员的确有自己的身体原因或者身材保持需求,没办法跟剧组一起进餐。
就像《历史的天空》中的汤姆汉克斯,在金陵拍摄后期,有专门的营养师给他搭配饮食,以保证瘦身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群演和基层叫生存性进食,中层演员可以维持有限的体面,顶流明星们就是精致的隔离了。
譬如路宽和刘伊妃。
他们在从江城租来的一辆改装房车里吃着饭,这辆车也就是临时使用,等月中哈维送的豪华房车到了再替换。
不过全剧组现在都比较理解,自从张一谋严令禁止剧组拍摄、用餐、住宿范围内抽烟,大家即便不说,也都心知肚明。
这位内娱顶流小花应该是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