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朔方军大败,很自然的便讨论到了换将的问题。
大唐军方的传统一向都是谁统领大败谁背锅,尤其主将若是战死了也就罢了,没有战死的话,那被撤职查办是免不了的。
姜简和他的顶头上司独孤思顺刚刚才掌了朔方军的军权,将印在手里头还没有捂热,结果一场朝会下来,罢免文书就已经上路了。
令所有门阀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人一撤之后,朔方军顺理成章的落在了华州郭氏手中。
因为此时朔方军之中,最能够稳定军心,最适合领兵的,便是华州郭氏的郭讷。
恰好郭氏也有足够的财力自己募兵补充军力。
联想到之前顾留白在灵州将清河崔氏又是好一顿收拾的举动,这些门阀大员瞬间又觉得自己无形之中被皇帝和顾留白联手摆了一道。
但吃了这样的一个闷亏之后,这些门阀也彻底看清楚了形势。
太子拥有了这八千曳落河,接下来必定能够站稳脚跟,他应该会彻底控制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接着他应该会设法拿下岭南道。
皇帝扶持了华州郭氏统领朔方军,那关内道肯定是皇帝和顾十五不想放手的了,那夹在关内道和吐蕃中间的陇右道,哪个门阀还能拿?
要好处没好处,风险却一堆。
真囤了兵,那真是自己贴钱老老实实在那戍守边关,赔本生意。
剑南道靠近南诏,此时兵力空虚,里面到底有多少太子的细作也不好说,又有诸多蛮族,这地方也不能要。
那他们这些门阀能大做文章的地方,只剩下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这些地方了。
然后这么一看,很多门阀大员在大殿上顿时都有些隐隐的蛋疼。
和关内道挨着的河东道、河北道都有戍边之责,河北道虽然富庶,但许多望族的关系错综复杂,地方上那些望族和他们的关系一向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