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剩余最合适的河南道、淮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那他娘的都和太子的叛军挨着,那接下来不是要直面太子的曳落河?
皇帝这狗东西啊!
这意思是你们掏钱募兵可以,你们想要割据一方可以,但你们得好好干活,给我挡住太子的曳落河?
这日朝会结束,很多大员走出大殿,看着明晃晃的太阳时,他们甚至不自觉的想到了林甫和王夜狐。
怪不得林甫和郑竹这样的人物,也在皇帝的面前一败涂地。
怪不得王夜狐这样的人物,也觉得皇帝的确是最适合那张龙椅的李氏子弟。
……
明明是吃准了李氏的无奈而推动的军权变革大势,但这次朝会结束之后,所有的顶级门阀却都觉得自己在和皇帝的交锋之中再次受挫。
裴氏虽然卸下军权,但顾留白的坐镇长安,却成了皇帝根本不怕长安出现乱子的底气。
所有这些门阀大员都心知肚明,他们若是在长安掀起什么风雨,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
而此时他们的一切布局,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太原王氏已经将大量的资财运往潞州,与此同时,他们已经在壶关新建一个巨大的粮草仓库,而一批擅长制造重铠的匠师已经到了上党郡城。
郑氏门阀早已押注河南道,甚至在数月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募兵,只是实则募兵,但明面上不配给军械,只是说招收船工,但其实已经按照水军操练。
琅琊王氏布局得更早,在裴国公出征扶风郡之前,琅琊王氏已经在金州和商州操控州学,广收门生,那些通过乡贡考试的学生,几乎都已经被琅琊王氏暗中招揽。
与此同时,他们还控制了大量的铜铁矿,并借“安置流民”之名,在均州、房州设立侨郡,安插宗族子弟为属官,实际掌控户籍与赋税。
不过这些门阀之中,最倒霉的也是琅琊王氏,因为琅琊王氏布局的重点就在襄州至江陵,他们原本还想控制来自夔州的盐铁,他们估计之前还想等着太子起兵之后刷军功,但谁能想到,之前谁都看不起的太子竟如此凶猛,竟然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江陵,接下来必定很快进攻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