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祥道:「不一定能出那幺多,既然郑家愿意购买,我回去让茶工赶制一些。价钱嘛,也不占郑家的便宜,分等级与团茶相当便可。」
这特幺是真黑!
团茶制作工序极为复杂,耗费的时间也久,选用茶芽也更为严苛。一斤团茶的生产成本,至少能搞出五六斤炒茶,朱国祥居然把价钱定得一样。
特别是那些晚春「老叶子」,连制作三等团茶都没资格,只能做成底层百姓喝的散茶。但制成炒茶却无所谓,口感差一些而已,可以比价低等团茶出售。
这玩意儿要是炒作得好,简直属于暴利生意。
郑泓又说:「俺家若是买了这君子茶,能否把各位先生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自然可以。」闵文蔚微笑道。
闵文蔚如此积极,明摆着想要扬名。一旦炒茶畅销,他的名气也能随之传播,让无数人知道他是懂得品茶的真君子。
朱铭把白胜叫来,让他回屋取笔墨纸砚。
闵文蔚率先提笔,写下自己对炒茶的评语。
接着又传给陈渊,陈渊提笔笑言:「如此好茶,我辈不能专美,须得让更多人吃到。」
最后,纸笔传到朱铭手中。
朱铭只写了两个字:散茶。
郑泓看得眼前一亮,已经知道是什幺意思。
团茶必须走茶马司,售价的两成要被抽走,这个抽成叫做「茶息」,也即茶叶出厂就被抽税20%。
拿去外地销售,一路还有关卡,过一道关卡收一次税。若在本地销售,除了要交店铺税之外,还得再交一笔买扑钱。
而散茶,是允许不经茶马司而自销的。虽然只能在本地销售,且有额度限制,但操作空间非常大,相关的买扑钱也极低。
炒茶的外形,跟蒸制出的散茶差不多,完全可以打着散茶的幌子来合理避税!
郑泓问道:「能否先给两筒?」
「拿去。」朱国祥推过去两只竹筒。
郑泓收起茶叶和评语,作揖道:「晚生先行告退!」
这货一路飞奔下山,回家冲到父亲院中,发现父亲不在家,又朝祖父的院子跑。
其祖父名叫郑岚,见孙儿回来,第一反应就是呵斥:「怎又逃学了?你便无心向学,也该留在书院,多多结交朋友。书院学生,多为洋州富贵子弟,能与他们交好,对咱家的生意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