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抵达谷林山外,已经临近中午。
进山的地方有个村落,午饭便在村中大户家吃,村老们带着年轻人等候多时。
县令王畋介绍说:「太守,这位是本地耆老刘太公,今载恰至耄耋之年。」
朱铭拱手道:「老先生高寿,身体可还硬朗?」
刘太公连忙回礼:「托太守的福,能吃下一碗干饭。」
「吃得下饭,定能长命百岁,」朱铭主动搀扶其前行,「不提前打声招呼,今日便来叨扰,晚辈实在是冒昧了。」
刘太公没想到竟有如此礼遇,知州搀扶着他走路,顿觉双腿发飘,声音颤抖道:「不敢当,太守但有差遣,老朽便安排人做事。」
村中最大的宅子,飘来阵阵肉香。
朱铭被请进去落座,一碗碗吃的端上来。
不待仆人拍开酒坛封泥,朱铭就朗声说道:「酒水撤下去。」
刘太公笑着说:「这是本村自酿的美酒,请太守品鉴一番。」
朱铭表情严肃道:「祭祀之事,当遵礼制。三日斋,七日戒,不饮酒食辛,不与妻妾同寝。此乃古礼,不可妄废。」
众人面面相觑。
朱铭又指着桌上美食:「含有葱、韭、蒜等辛物之食,全部撤下去,分与村中鳏寡孤独。只要我在濮州做官,任何官吏,敢在祭祀尧陵前饮酒食辛,尔等皆可前去州衙检举。谁敢对帝尧大不敬,定让他丢官罢职!」
众皆肃然,随即若有所思。
特别是那三位县官,昨晚在宾馆的时候,朱铭当着他们的面喝酒。
今天却又说不能喝酒,明摆着就不是什幺遵礼,而是在警告他们不可扰民,不可藉机向百姓索要酒食。
曹元归说道:「把酒撤下去,有辛物的菜肴,分与村中百姓。」
刘太公连忙附和:「撤撤撤,太守是对的,不可逾了礼制。再去烹饪些肉食,记得别放辛物。」
「不必了,」朱铭说道,「吃的若是不够,端些来腌菜即可。」
曹元归、王畋、耿鼎臣三位县官,悄悄的互相使眼色,他们都已经明白,朱知州此刻在立规矩。
如此强硬态度,而且句句在理,不容任何人反对,今后的日子必不好过啊。
就拿祭祀来说,事情可大可小。
小到可以一笑而过,大到可以丢职罢官!
如果朱铭想要搞事儿,一封弹劾奏疏,就能让他们丢官。比如,弹劾他们祭祀前不洗澡,这他妈怎幺自证清白?
这顿饭吃得很不愉快,刘太公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得罪了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