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0270【杭州是个好地方】

最佳配药量,可在保证威力的同时,节省火药且不易炸膛。

「削竹管取药,竹管容量恒定。」朱铭吩咐道。

屠申点头:「这法子好,填药也更快。」

解决了固定填药量的问题,屠申又说:「工匠已经熟练了,28天就能造一把鸟铳。固定铳管之时,现在用的是铆接,如果换成铜箍,还能缩短制造时间。」

朱铭问道:「二者各有什幺优劣?」

屠申说道:「铜箍不便拆卸清洗,打造时容易;铆接打造繁琐,却更易拆卸清洗。」

「暂时就用铆接吧。」朱铭现在不急,等大规模制作时,再采用铜箍固定方式。

其实还有更省事儿的法子,即清代学习土耳其,用细棉绳进行缠绕。清洗枪管的时候,解开绳子就能取下,比铆接和铜箍都更省事。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枪管过热,可能在战斗的时候,直接把细棉绳给烙断。

朱铭已经很满意了,他的预想是40天造一把,现在28天就能造一把。

朱铭又问:「最远能打多远?」

屠申说道:「俺们造了两种鸟铳,一种铳管长两尺两寸(67.5厘米),一种铳管长三尺一寸(95.2厘米)。究竟能打多远这个不好丈量,反正铳管越长、弹丸越重、填药越多就打得越远。最远一颗弹丸,在八十丈(245米)外找到。」

245米属于动力射程,有效射程肯定超过100米,戚继光让士兵在百米开外放铳,看来是仔细测量过射程的。

但那太远了,即便鸟铳射击精度高,肉眼也跟不上距离啊。

一百米外瞄准,完全就是凭感觉。

朱铭又转了一圈,便坐船返回州城。

今年的夏粮征收期已结束,依旧没有完成额度,政绩考核肯定不过关。

汉水流域的汛期更晚,南方诸路已遭水灾,金州这边还没开始大规模降雨。

朱铭身为知州,竟然清闲下来。

各衙门运转良好,不需要他过多插手。心思反而更多用于讲学,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官吏、士子,甚至是百姓前来听讲。

《大学》偶尔会讲,更多的是讲解《道用策》。

今天从冶铁场回来,刚踏入州衙大门,朱铭就感觉气氛不对。

「太守,」郭文仲、王甲守在大堂,低声说道,「朝廷有公文送达。」

朱铭快步走进黄堂,黄珪、吴懋、钱琛、张镗、李宝、范准等诸多亲随官吏,早就已经聚集在那里。

「出什幺大事了?」朱铭笑道。

吴懋捧上来一份圣旨,还是诏书级别的圣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