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接过来一看,内容无非禁书禁学,这在他的预料之内,且属于最糟糕的状况。
接着又看公文,寄禄官降了六等,再降就不是京官了。
「黎州汉源知县?」朱铭对自己的新差遣有点意外,他还以为,皇帝要让自己去收酒税呢。
钱琛叹息:「唉,太守就不该讲学。」
「怎不能讲了?」张镗极为愤怒,「三纲八目之说,承自圣贤学问,这都不能讲,今后还能讲些什幺?」
朱铭安慰道:「我来金州已有一年半,即便没遇到这种事,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也是会离开的。诸君就不要多想了。」
宋代知州的任期并不固定,有一年、两年、三年、六年等好几种情况。
一年、两年任期的知州,基本就是镀金混资历的。
如果是在边疆地区,甚至会让武将做知州,十几年不挪窝的都有。
朱铭就属于下来镀金的知州,再过半年时间,只要皇帝不把他忘了,必定会被调离金州的。现在搞出这种事,无非提前半年离开。
冶铁场还会继续开办,这属于他的私产。
「朱太守!」
得知朱铭回了州衙,李道冲闻讯赶来,幸灾乐祸道:「听闻太守即将离任,俺是来提前送行的。」
朱铭云淡风轻道:「不知李大判可曾高升?」
李道冲笑道:「在下侥幸,得朝中贵人荐举,调往杭州做通判,寄禄官也升了一等。」
杭州?
朱铭的表情有些诡异,拱手说:「杭州繁华,富甲天下,恭喜李大判!」
「彼此彼此,我也恭喜朱太守,」李道冲笑容满面,「黎州乃边地,当今圣天子重武功,或许朱太守能够拓土封侯呢。」
朱铭说道:「借阁下吉言。」
李道冲是来看热闹的,他很想看到朱铭沮丧痛苦的表情。可朱铭居然还笑得出来,似乎完全不受影响。
又故意讥讽了几句,还是不能激得朱铭失态,李道冲很快感觉没意思于是转身阔步离去。
「真小人也!」黄珪唾骂道。
朱铭却笑着说:「他调走了正好,免得我离开之后,这厮会迁怒诸君。」
金州官吏确实是这样想的,朱铭走不走无所谓,就怕李道冲留下给他们穿小鞋。
只要李道冲走了,无论是谁来做一二把手,金州官吏都有足够的时间,把各个部门的权力给巩固。新来的知州、通判不论是谁,不乱搞事儿他们就配合,若敢乱插手他们就合伙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