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泰西的商贾,可能偷朕的钱!

如果申时行不肯执行,他也可以事缓则圆,对于申时行而言,办成了,功在画策的阁老身上,得罪浙江势要豪右,得罪浙江南衙出身的士子和官员;办不成,那输的是大明百姓,输的是陛下和现在的首辅张居正。而不是他申时行本人。

扣在自己手里的税赋,陆安平也没自己全拿,而是分了下去,收税的衙役丶配合的里正丶粮长都拿了大半去,落在陆安平自己兜里的银子,三年一共就二十两银子不到。

「陛下圣明。」张居正再俯首,他稍微看了会儿,发现陛下真的就只是发呆,便坐下,继续处理手中的公文。

王国光低声说道:「元辅打算下重手,士贵己贵,士贱己贱,罪隐不发,罪昭必惩。」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陛下的理解总是有点奇怪,但却非常的合理。

大明的缙绅们在收割穷民苦力,吕宋总督府要收割夷人的地主,而泰西的商贾可能会收割到大明身上。

而皇帝陛下将其简单理解为了:偷朕的钱!

陆安平真的要带着衙役去收税,真的催逼过急,有可能会被打死。

他把税收到手里之后,发现了广灵县知县手里的田册,好像是旧册,陆安平自己做主,就把清丈多出来的税,扣在了自己的手里。

这一层层追责下去,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田赋是收齐了,但没到县衙的库房里,被人给贪墨了。

张居正看不到任何值得担心的地方。

广灵知县就这麽收了三年的旧税,这县衙丶府衙丶布政司丶户部也这麽收了三年。

但对大明而言,一年一千万银的海外流入,也是无济于事。

泰西经济规模总量并不是很大,这是人口决定的,对于泰西而言,一年六百万两白银的海外收入,就已经能够盘活整个泰西,甚至物价飞涨,需要大明这个泄洪区。

具体到政令上,比如浙江还田。

事缓则圆,不是说要明火执仗的反对张居正,而是号丧,通过号丧塑造自己非常的悲惨,把自己坐在受害者的地位上,不明确反对政令,但也不坚决执行,主打一个拖,拖着拖着把朝廷的锐气给拖没了。

张居正笑着说道:「现在陆安平是主簿了,至于税赋,还让他留存两成,向下分配。」

「直接倒腾货币,而不是货物,看起来赚的更多。」

还田本就困难重重,阻力极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就是天意难违丶这就是无形的大手。

这的确可能给泰西商人留下空子,让他们利用黄金和白银的利差,偷皇帝陛下的钱。

「臣愚钝。」张居正有点不是很理解的说道:「前日又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把整个淮河以北,全都覆盖了,明年不会有蝗灾旱灾,臣觉得明年,仍然是欣欣向荣的一年。」

让大明再次伟大,那是陛下要建的高楼大厦。

针对这四个典型的特徵,张居正进行了吏治政令的整治。

大明没办法讲白银故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没有那麽多的白银,有一点都会花出去营造官厂丶驰道丶种植园等等。

但黄金不流通,也流通不起来,太过于贵重了。

「陛下,这是没有货物,只有货币的空转,不利于大明生产。」王国光作为财相要解释清楚其中的危害。

「人家商鞅变法,还徙木立信,既然要讲黄金故事,就把它讲好,讲真实,糊弄百姓时间久了,自己就信了。」

黄金储备的公布就是信用货币的一切基石,黄金无法直接兑现白银,但黄金可以换白银来兑现宝钞,黄金就是宝钞的最大信心,这就是户部的思路。

「广灵县知县,他稀里糊涂的做了三年知县,连自己该收多少税都不清楚。」

大明现在税赋主要构成是官厂营收上交丶煤铁烟专营利润上交丶钞关抽分和关税,这些统称为商税,万历十四年的商税,已经高达1890万银,占大明财政收入的54%,而农税的比例,正在累年下降。

有些经验,大明还能从漫长的历史和横向视野吸收经验,但有些东西,当下世界,根本没有答案。

像台州知府李弘道那样,敢明火执仗的反抗政令的必然是少数。

「真的是个草台班子啊。」朱翊钧听完了广灵县的事情,感慨万千,世界的确有些潦草,即便是税赋这麽严谨的事儿,居然给陆安平搞了三年才发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